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多举措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

2024-03-28 21:51:11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近年来影响人类社会变革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人形机器人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创新标志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政策红利叠加蓝海想象力,“人形机器人”自然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高频词”。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再次带来人形机器人相关建议。许礼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走进工厂,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布局,部分企业产品已从样机研发过渡到批量生产,且在特定商业场景应用取得突破”。同时,他也坦言,在人形机器人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长线且动态的。许礼进对这些问题作了更凝练而直观的总结:“首先,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比如人形机器人四肢不够强健,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且受制于硬件与算力、算法等限制,其存在‘小脑’敏捷性不足、‘大脑’智能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其次,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极大增加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限制商业化进程;再者,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比如在工业场景中,其性价比低于工业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其便捷性、可用性、经济性还不够等,导致市场需求不明,厂商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支撑,产业化进程面临挑战。”

关键性技术突破与如何降本增效,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否进一步拓展边界的关键“卡点”。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许礼进不止一次思考过,他呼吁更多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到这件事情上来,变“跟跑”为“抢跑”。“只有实现硬件与软件双重硬核提升,以及拓展商业场景的深度与广度,人形机器人产业才能形成商业化闭环。”许礼进说。对于如何“跨越技术痛点”,许礼进表示,要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智能“感官”四个方向,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对于行业普遍面临的如何“降本增效”问题,许礼进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强化协同供给能力。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以划拨或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统一算力中心,并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提升灵活度,降低使用成本;依托现有机器人产业链,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03月28日第07版)

记者:孙琳

版面编辑:高志民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