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甜炒面

2024-03-29 10:01:33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岁月深处的甜炒面

制作甜炒面时使用的糠

□吕国华

20世纪80年代之前,家乡人常被调侃:“三天不吃糠,肚里没主张。”这句话虽是玩笑,却也是实情。家乡涉县是山区,有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但地少土薄,主要农作物是谷子,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常有灾荒年,吃糠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糠,又干又涩,难以下咽。但为了果腹充饥,家乡人真是把吃糠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柿糠炒面就是一个典范。

柿糠炒面,在家乡被称为“甜炒面”,其实既无糖也无面,是一种用软柿子和粗糠(谷粒的包壳及瘪谷)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种吃食。姥姥活着时常常念叨:“有甜炒面就不怕灾荒年了!”所以在过去,于柿子丰收的年份人们就会做很多甜炒面贮存起来,家家都有几大缸陈年甜炒面,以备不时之需。

记得儿时,柿子收获之后,母亲就把软柿子加粗糠在大盆里混合搅拌,和成不干不湿可以成型的样子,用手抓成丸子般大小的疙瘩,晾晒在房顶上。整个初冬时节,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是成群结队的柿糠疙瘩,红艳艳的,比现在的网红晒秋毫不逊色。

干燥后姥姥用火炕把柿糠疙瘩炕熟、炕干,然后趁着天寒地冻不返潮,用磙子磨细,过了箩筛,贮藏食用。

粗糠是谷粒的包壳并非米糠,本是谷子扬场吹落的废弃物,就这样和柿子搭配后加工出来,竟然还算美味,真是体现了家乡人民的生存智慧。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粗糠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健脾、安神、助消化等功效,而柿子的营养就更丰富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糖、果胶等,和粗糠搭配,还降低了柿子难以消化的弊端。

新鲜的甜炒面呈红褐色的干面状,存久了就结成硬块儿了。取适量用开水或热稀饭汤搅拌成干糊状,甜丝丝的,比糠面好吃得多,且容易下咽,若能再配上个软柿子,那就更完美了。

甜炒面还是我儿时的零食,课间同学们干着吃,易呛,一说笑往往从嘴里或从鼻孔喷出炒面来,炒面还容易粘在牙上,难以剔除,同学们以此互相取笑。

儿时,常听父亲讲,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外地求学,在那个特殊困难时期,全凭从家里带点儿甜炒面,才得以维继他的学业;而且,当年刘邓大军抗战在涉县,炒面也是主要的军粮之一,家乡的甜炒面曾为抗战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柿糠炒面借柿子的甜蜜,润粗糠的苦涩,二者相互成就,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如今虽然不再吃糠,但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神,已经融入了家乡人的血液,让家乡人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可以从容面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