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面面观 | 长三角地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协同抗疫和保供保运保链取得积极成效

2022-04-29 14:36:14 -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今年3月以来,长三角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苏浙皖三省与上海市在医疗救治、物资保供、产业保链等方面通力协作、共同守“沪”,各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联合开展医疗救治

疫情发生后,苏浙皖三省援沪医疗队第一时间抵沪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集最优资源支持上海抗疫。在核酸检测及防疫物资保供方面,三省累计派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超10万人次,多家定点医院承担了异地协同检测任务,浙江支援上海3个气膜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30万管,确保试剂快速检测。同时,三省加大力度推进抗原试剂盒、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医用防护服、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的跟踪调度和生产供应。在方舱医院建设、隔离用房资源保障方面,苏州、南通、泰州、宁波等地在当地疫情防控任务吃紧的情况下,仍及时协调大量建筑建材、设施设备保障上海应急隔离和医疗点建设。三省还为上海提供人员隔离场所,江苏、浙江短时间内筹措提供了6万间隔离房资源,截至4月20日累计接收上海隔离人员约5万人。在感染者救治方面,三省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任务,苏浙皖分别整建制承接浦东2家方舱医院和崇明方舱医院,浙江加快省内方舱医院建设投用,截至4月20日收治上海来浙阳性病例3431例、出院1306例。

二、共同做好物资保供和交通保运

苏浙皖推出一批硬招实招保障重要物资运转。一是协力保障物资高效通行。苏州昆山与上海开通生活物资通行专用通道,保障蔬菜、药品、奶粉和米面粮油等调拨入沪。浙江与上港集团建立信息共享、通行证互认等机制,迅速推进上海港进口冷链冷藏集装箱疏港工作,组织省内符合防疫条件的农贸市场、中转冷库协同保障上海进口冷链物流畅通。安徽成立涉沪重点物资供应和运输保障工作专班,协调各地蔬菜等生活物资驰援上海。二是协同建设启用应急保供中转站。在苏浙两省支持下,上海分别在苏州昆山、嘉兴平湖建立了应急生活物资保供中转站,满负荷运力分别达到1000、4000吨/天,杭州、宁波生产物资保供中转站已于4月18日启用。当地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的同时,还为运送物资的货运司机提供周到服务。三是推进长三角货运通行证统一互认。上海牵头建立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推广使用国家统一制式通行证并研究开展电子通行证试点,苏浙皖三省大力支持并给予通行便利。

三、协力保障产业链稳定

长三角四省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尽最大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共同保障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一方面,苏浙皖三省全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三省有关方面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的跨省市运输,支持上海重点企业生产。江苏泰州支持上汽集团、特斯拉公司在当地的多家相关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并协助办理运输通行证,便利两地间汽车零部件运输;苏州、泰州等地为上海华虹、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重要生产原料给予通行便利,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生产;浙江省内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在政府指导协助下密切联动、保证生产、打通物流,全力支持上海整车制造;上海市安徽商会成立“保安全促复产”领导小组,全面协助服务沪上皖籍企业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安排做好有序复工复产准备。

另一方面,上海分批有序推动重点企业率先复工复产。上海印发实施《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出台《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全力支持对长三角、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大的大型产业链企业群,以及城市运行、防疫物资和功能保障类重点企业率先复工复产,梳理出第一批重点企业保运转“白名单”。据上海市政府发布,截至4月22日,首批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复工复产,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正在抓紧制定中。

总体上看,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一季度长三角内外需求总体平稳、三次产业稳中有进、发展质效持续增强,仍显示出较强的韧性。从具体指标看,外贸龙头地位稳固,进出口总额3.55万亿元、增长17.2%;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沪苏浙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6.4%、9.9%、8.1%;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下一步,长三角四省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在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同时,加快探索设立长三角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推动跨省市名单共享和双向互认,共同保障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为全国经济增长贡献更加强劲活跃的复苏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