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手约60个伙伴制定未来互联网规则对抗中俄,但好多国家不跟

2022-04-29 19:21:00 - 媒体滚动

美国联手约60个伙伴制定未来互联网规则对抗中俄,但好多国家不跟

周四,美国联手全球约6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项所谓促进开放和自由的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宣言》(下称《宣言》),以应对“数字威权主义”对全球互联网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舆论认为,美国欲基于民主价值观制定未来互联网规则,以此对抗俄罗斯和中国。

但是,外界严重质疑拜登政府的“雄心”能否实现。一则《宣言》未能吸引所有民主国家加入,以致最初设想的“未来互联网联盟”降格为“宣言”;二则《宣言》内容避重就轻、流于空谈,最终可能沦为空头支票。

又把矛头对准中俄

当地时间4月28日一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白宫主持了一场视频“签约”仪式,与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盟友、伙伴共同签署了《未来互联网宣言》。

白宫当天发布声明称,《宣言》代表了各签署方对推动建设全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积极愿景的政治承诺。

为此,《宣言》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承诺,包括保护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促进全球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推进包容、可负担的互联互通,使所有人都能从数字经济中受益;通过保护隐私等方式,促进各方对全球数字生态系统的信任;保护和加强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方式,让互联网运作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在周四的声明中,白宫还声称,全球互联网正面临“数字威权主义”的威胁,发布《宣言》显示美国与合作伙伴迎接挑战的姿态。

尽管《宣言》未明确指出威胁与挑战来源,但外界认为,美国此举针对俄罗斯、中国的意味明显。

白宫官员周三在有关《宣言》的简报会上称,“数字威权主义”在全球范围呈抬头趋势,全球互联网面临审查日益严厉、因政治等因素陷入分裂的问题,而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些问题中扮演主要角色。《宣言》是对世界上一些威权国家“分裂互联网”倾向的回应。

路透社指出,美国政府官员就《宣言》发表的言论说明,拜登政府联手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的未来互联网规则,意在对抗美国所谓的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危险的互联网政策新模式”。

还有一些分析人士将这份《宣言》视为拜登政府对此前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清洁网络计划”的某种延续。

所谓“清洁网络计划”被认为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排华数字政策倡议,意图在5g网络、运营商、应用商店、云服务和通信电缆等多个领域排除中国的影响。

基于这一倡议,特朗普政府曾说服盟友和伙伴拒绝使用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并在云服务、应用程序、通信电缆等领域扩大对中国公司的堵截。

《纽约时报》等美媒认为,华盛顿对北京日益扩大的全球科技影响力的担忧加剧,包括5g网络建设、投资芯片生产等。继封堵华为后,最新发布的《宣言》将提升美国对抗中国网络威胁的全球策略。

此前,对于美国有意打造“未来互联网联盟”,中国外交部曾斥其为“新瓶装旧酒”,是以民主为借口,对早已不得人心的“清洁网络计划”改头换面,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美方口口声声要打造开放互联网,实际上做的却是制造对抗、割裂互联网的事情。

“迟到的雄心”仍留缺憾

周四签署的《宣言》被视为美国总统拜登“迟到的雄心”。去年12月,拜登政府张罗举行所谓“民主峰会”时就打算提出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未来互联网联盟”,以便构建开放、自由、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秩序。

可惜,由于遭到人权组织和不少国家反对,美国计划落空,未能在“民主峰会”上强推这一联盟。

时隔4个多月,拜登政府重整旗鼓再拉未来互联网大旗,被认为是借了俄乌冲突的“东风”。

美国政府官员指责俄罗斯以切断、破坏互联网作为对乌克兰升级打击的手段,彭博社称,在此背景下,这项被推迟的倡议似乎获得了前进动力。乌克兰周四也签署了《宣言》。

但是舆论指出,这项倡议不仅姗姗来迟,而且仍未能达到拜登政府最初的期望,只能被视为退而求其次的“修订版”。

尽管拜登政府努力争取更多伙伴加入,但“未来互联网联盟”仍未得到广泛支持,尤其是多个民主国家并未“赏脸”。为此,关于建设开放和自由的互联网的倡议,最终只能以宣言而非联盟的形式问世。

外界注意到,七国集团成员、澳大利亚、以色列等美国铁杆盟友都在签署《宣言》的名单上,甚至台湾也来凑了热闹。但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韩国、印尼、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没有在《宣言》上留名。

就连情报合作伙伴“五眼联盟”成员新西兰也未出现在早期名单上,虽然一名美国政府官员称新西兰已经加入,名单将随后更新。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贾斯汀·谢尔曼(justinsherman)把这些国家称为“摇摆国家”,并称这些国家在全球人口占比很大,其影响力对互联网的未来至关重要。

在谢尔曼看来,这些国家态度摇摆可能与对美国倡议动机的认识有关。许多支持自由、开放互联网的倡导者对美国的倡议持怀疑态度,认为此举似乎只是为了加强美国对抗中国的战略努力。

对于那些尚未“入群”的国家,美方官员不忘热情“招揽”,强调《宣言》是开放的,大门依然敞开。

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有评论称,拜登政府意图借《未来互联网宣言》为未来10到20年的数字世界树立标杆。不过,这份雄心勃勃的《宣言》不仅未能引起更多民主国家共鸣,还被吐槽避重就轻、流于空谈。

一些批评人士指出,《宣言》虽然作出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加强包容性的互联网治理方式等承诺,但是却回避了一系列关键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大规模网络监控问题,特别是国家行为体的监控行为。

以美国为例,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瑞士加密机事件”到窃听欧洲国家首脑,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从未受到惩罚和制约。

此外,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收集、分析海量数据,以及助长虚假信息泛滥,《宣言》也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应对措施。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数字创新和民主倡议主任卡伦·考恩布鲁(karenkornbluh)对美国axios网站表示,在保护个人隐私等权利方面,《宣言》的承诺还远远不够,要防止监视、网络暴力和歧视以及网络攻击。

“该宣言源于暗箱(操作),制定者身份不明,未向民间社会的利益攸关方公开征求意见……因而缺乏能促使互联网发生有意义改变的真知灼见。”专注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非营利组织“accessnow”法律顾问彼得·米采克(petermicek)说。

还有评论指出,拜登政府上台后,许多全球性原则和声明层出不穷,但迄今鲜有实质性进展,拜登政府及其盟友很多时候只是开出空头支票,这份《宣言》恐怕也是如此。

美国“政客”新闻网认为,《宣言》无非是白宫希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领导力,是拜登“美国回来了”这一软实力外交的表现,但是不要指望会引发国际或者美国国内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宣言》内容很动听,但如何执行尚付阙如。除了喊出致力于实现互联网的民主愿景这一高调外,不太可能改变互联网的运作方式。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廖勤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