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13楼夜话|不消费不让坐,星巴克过分了吗?

2024-05-29 06:51:10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纵览·13楼夜话|不消费不让坐,星巴克过分了吗?

【主持人:张丽霄】

最近,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星巴克开始实行“消费入座”,不消费会被店员“礼貌劝走”。而星巴克官方客服回应媒体求证时,确认是有“消费入座”一事,如果不消费会被店员礼貌劝离,但星巴克不会强制顾客消费。这让一部分星巴克的“白蹭客”心生不快:“没有这么做生意的”“今天不消费,不代表下次不消费。”……但更多的人对店家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不消费怎么好意思坐”“最讨厌不消费坐半天,害其他消费者都没地方歇脚”……

星巴克的做法是不近人情还是理所当然?商家的座位可不可以免费坐呢?该不该赶走不消费却霸座的人呢?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

纵览·13楼夜话|不消费不让坐,星巴克过分了吗?

“不消费被星巴克劝离”这事成了热点,想想也挺有意思的,要是换个场景,譬如说把“星巴克”换成“某某饭店”“某某饺子馆”“某某馄饨铺”,大家再想这事,脑子里会不会闪过一句话:“这不理所当然吗?”

或许,这事只有发生在咖啡店、发生在星巴克,才会引发人们的关注,毕竟,咖啡店这样的消费场所,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更高的服务水平,想在其中感受的,除了咖啡的香醇,还有一种情调与情怀。

彼时,在星巴克啥也不点,看书、办公、聊天、坐一天,不是新鲜事。如今,星巴克推出“消费入座”规定,这与“行事大方”这一既往印象大相径庭。如此反差,让有些人感觉被伤害了感情,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平心而论,商家开门做生意,房租、水电、人工、损耗都是成本,每项服务的背后都有投入。我们在店内就座,实际上也是在享受商家提供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的价值,就体现在我们支付的费用之中。而商家释出一定收益,在未公开承诺的情况下,来寻求经济效益与公共形象的平衡点,通过宠溺客户来培养忠诚度,而顾客与店家彼此心照,双方也不失为一种相互成就。

而今的“消费入座”,或许意味着,星巴克放弃了诸如“友善的公共形象”等无形收益,回到了所谓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基本逻辑,在商言商,也无可厚非。

在市场经济之下,商家没有义务去必然回报我们对其抱持的过高道德期待。而对于商家经营策略的变化,作为消费者,我们用脚投票就好。

——丰光

应考虑如何礼貌地让客人“让位”

纵览·13楼夜话|不消费不让坐,星巴克过分了吗?

和其他连锁品牌不同,星巴克一直以来强调自己的“第三空间”,即为消费者提供空间体验服务。消费者可以在星巴克店内学习、办公、社交。而近些年来,星巴克的“第三空间”被消费者开发出了新的功能,棋类爱好者据点、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自习室、大爷大妈聊天室……

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如何平衡空间利用与顾客体验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星巴克强调的“第三空间”演变成“人民广场”时,商家是否还要保持一贯的“包容”?或许要考虑的不是如何“驱赶”,而是如何礼貌不失分寸地让客人“让位”。

在这个背景下,“消费入座”的规定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规定是出于对门店空间的有效利用和顾客体验的考虑。毕竟,门店空间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

星巴克作为一家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顾客体验和品牌形象的维护。如果能够在提高人文管理门店空间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感受,相信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张军

星巴克的做法有些得不偿失

纵览·13楼夜话|不消费不让坐,星巴克过分了吗?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消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包邮、无理由退货、先用后付……商家为了留住顾客使出了浑身解数,服务越来越卷。不仅网店,实体店也见招拆招各显神通,到店送鸡蛋、免费换手机膜、免费喝粥、饮品随便续杯等优惠活动比比皆是,商家宁可明面上吃些亏也要留住顾客。在这样的环境下,星巴克做出类似“不买就别摸”的行为,且在网上引发舆情影响形象,做法有些得不偿失。

我经常逛商场累了在各种饭店、饮料店的室外座椅上歇脚,即使不消费也从来没有遇到被赶走的情况。从当时的视频来看,客人所坐的椅子位于室外,周围没有一个顾客,且其刚坐下一分钟并非长时间占据,不存在影响生意和恶意占座等情况。若现场客人多了坐不下,相信大多数人会识趣地自行离开,但在空场的情况下,为走累了的行人提供一些便利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营销吗?况且,比起生硬地赶走顾客,向其推销饮品或友好提醒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呢?

对商家来说赚钱才是最终目的,与顾客较劲引发舆情并非聪明的选择,面对近些年涌现出的众多价低质优服务好的中国咖啡奶茶品牌,星巴克如果不能放下架子改善产品和服务,等来的只能是市场的驱赶。

——秦建军

主持人:

这起事件揭示了商业规则、社会公德和消费者权益之间的微妙平衡。作为商家,应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尽量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尊重顾客的合理需求和权益,常言说的好:来的都是客。只有用宽容和热情留住顾客,才能换来财富。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尊重商家的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在没有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不去挤占商家资源,这既是方便他人,也体现了自身的素养。总之,只有双方都遵守规则和道德,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