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依法禁渔更要科学护鱼,减少夏季河湖出现大量死鱼的现象
2024-05-29 11:47: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每年进入夏季,河湖出现大量死鱼的报道便会频频出现。例如,近期有媒体报道,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疑似因大量雨水补入,引起约8吨海水鱼青鳞鱼死亡;上海市苏州河外白渡桥附近也出现疑似放生鱼群集中“翻肚皮”死亡问题。鱼类大量死亡不仅发生在河湖,水质较好的水源地水库也会发生,近期辽宁省大连市就发生了大量养殖鲢鱼死亡事件。鱼类集中死亡不仅严重浪费渔业资源,无害化处理不及时还会对河湖水质造成影响,死鱼流向市场还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此类事件需高度重视。
河湖中鱼类集中死亡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但归根到底是生存环境突变引起的。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违规排放污染物进入河湖;有的因调入淡水或大量降水补入咸水湖,湖泊酸碱度改变使盐度降低,海水鱼无法在淡水中生存而死亡;有的因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如大量降雨、温度升高、水位下降等;或是进入汛期及排水调水,导致应激反应增多,短时间内大量鱼类聚集,加之气温升高使氧气含量不能保障鱼类生存所需;有的因鱼类处于特殊时期,例如产卵期消耗过大,加之外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一些体质较弱的鱼死亡。
保护渔业资源,构建健康河湖生态系统,不仅要依法禁渔,更要科学护鱼。
为防止鱼类因生存环境突变集中死亡,除了加大河湖岸线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外,渔业科研部门和渔业主管部门还应在科学研判预警上下功夫。分析历年鱼类出现集中死亡的时间,分析当时的气象、降雨、温度、水位、流速、风向等数据,针对不同鱼类种群的生命周期及当时的生理期,不同水域鱼类种群的生存密度等,测算出不同鱼类种群在水质无污染情况下的生存极限空间。对应历史数据,结合当前河湖水环境情况,提前发出预警通知,相关部门协同采取防控措施,做到科学护鱼,使鱼和水的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鱼、水、人、湖、城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