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逝世50周年,他的科学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4-05-29 18:32:00 - 澎湃新闻

5月26日下午,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进行之际,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一代宗师竺可桢”主题分享,邀请著名出版人潘涛、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荣明等三位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做客杨浦区图书馆,透过24卷《竺可桢全集》解读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师和他倡导的科学精神。

竺可桢逝世50周年,他的科学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除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事业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外,在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突出成就。今年是竺可桢去世50周年,这场讲座活动也是对竺可桢去世50周年的一个纪念。

潘涛以“观天察地卓尔又凡——竺可桢解读”为题,通过大量历史图片资料还原了竺可桢的生平,并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讲述《竺可桢全集》的面世过程、版本考究和目前竺可桢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当下有些媒体对竺可桢生平的文字描述缺乏严谨。

竺可桢逝世50周年,他的科学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

徐康宁以“竺可桢的精神世界——以其个人日记为中心的叙事”为题,分析了作为全集主体部分的《竺可桢日记》的独特性、其特殊的经济科技史料价值,以及竺可桢丰富的精神世界。他说,竺可桢具有感时忧国、镜像苍生的天下情怀,中西文化并包的学人风范;探索未知、求实存真的科学精神,达观释然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不落时尚的真实一面。

张荣明则以“科学巨擘竺可桢的渊博学识、凛然风骨及人格魅力”为题,分享了竺可桢所提倡的“求是”精神——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如何指引科学研究,指出了《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学术作品的重大意义。他还通过多个文本和故事说明竺可桢知识涉猎之广、专业之深,并认为《竺可桢全集》的出版有助于构建近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文化史和思想变迁史。

三位嘉宾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不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位20世纪中国科技巨匠的风采,带领读者感受他那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还交流了自己阅读《竺可桢全集》,尤其是其中日记部分的感受。他们感慨,1300万字、跨度38年的日记,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思想、学识和毅力,还是洞察时代风貌、记录历史细节的百科全书;《竺可桢全集》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也是珍稀的精神宝库。他们强调,竺可桢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感召力,学习竺可桢的精神世界具有时代意义。正如活动副标题所言:“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竺可桢积极倡导求是精神,并身体力行——以求是精神探索科学之真、践行科学之善、书写科学之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