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鲁企炼成记|翼菲科技:搭个体系给工业机器人“上课”

2024-05-29 19:31:06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经济导报记者杜杨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更新改造,最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作为本土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翼菲科技”)的产品已经被蓝思科技、比亚迪、富士康、东阿阿胶、联合利华、华熙生物、华鲁制药、迈瑞医疗等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采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赛希望,通过工业机器人赋能山东乃至全国工业的智能化,最终让翼菲科技的产品参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有趣的是,尽管翼菲科技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但这家企业自己的车间,却不是全自动的流水线。张赛认为,翼菲科技核心竞争力在于搭建一个工程体系,希望在这个体系之上,无论是算法的优化还是机械性能的改进,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尽情发挥。

专精特新“小巨人”鲁企炼成记|翼菲科技:搭个体系给工业机器人“上课”

“最多抓取7种瓶型”

时间退回到2012年,那年,张赛从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回家乡创业,翼菲科技应运而生。

不过在那个年代,工业机器人笨重且昂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的个别工序才会用到。张赛说,当年翼菲科技的一单业务便是给某化妆品公司设计包装工序,“当时我们绞尽脑汁,采用各种精密机械抓手,才让机器人能够抓取7种不同形状的瓶子,哪怕再多一种都超出了设计极限。”

当时除了功能单一,很多工序在应用工业机器人后,还要前置复杂的预处理工序。“比如,当时的机器人很难识别堆叠在一起的扁平包装袋,所以我们在为一家制药厂设计中药冲剂包装工序时,还要前置一个‘打散平铺’的工序,只有这样机器人才能准确抓取。”他说。

一台机器人只能包装7种产品,还要增加前置工序,这样必然增加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虽然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但当时工业机器人的设计远不如现在精巧,应用场景也较为单一,也不怪当时的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抱有偏见。”张赛说,当时他们的工作之一,便是为企业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知识。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只有不到2.5万台,累计安装量也只有10万余台。对此,有专家直言,当时的我国工业还处于从电气化向自动化过渡的阶段,工业机器人尚属前沿科技,工业的智能化只是一个概念。

好在相关市场终被打开,张赛将其归功于科技的进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推广,以及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在机械性能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能够做出更为复杂、精细的动作,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

“算法的应用、应用场景的拓展,还带动了硬件的提升,这让我们在设计生产工序时更加游刃有余。”张赛表示,现在翼菲科技生产的不再是“最多抓取7种瓶型”的老式工业机器人,以Bat800-S3为例,其重复定位精度已达±0.08mm,足以适应大量柔性生产场景。

从单一工序自动化到工业智能化

《方案》明确,要推动全省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全面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在翼菲科技的工厂车间里,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了工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在一个个密封箱体内,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翼菲科技的机器人,“这每一个箱体对应着一道生产工序,出厂后便会铺设到生产线上。”张赛介绍。

专精特新“小巨人”鲁企炼成记|翼菲科技:搭个体系给工业机器人“上课”

翼菲科技的宣传片,直观地展现出了工业智能化的一个场景:只见BAT机器人轻巧地拿取了流水线上的软包装袋,并整齐迅速放到一旁的包装盒内,随后封包,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张赛分析称,这道工序的难点在于包装袋是软的,想要准确抓取不仅需要精密的机械臂,还需要相对复杂的算法以应对柔性物料的多变外形。

仅仅单一工序的高效,张赛认为还不足以称之为智能化,他更愿意称其为自动化。实际上,翼菲科技的很多客户,都是从单一工序的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张赛仍以上述工序为例说明:“包装工序的效率提升了,那么上一道工序呢?如果整条流水线生产节奏不匹配,势必造成区间库存积压,导致浪费。”结果,在单一工序实现自动化后,整条生产线都面临自动化与否的问题。在多个工序实现自动化之后,翼菲智能推出一整套解决方案,用以匹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

张赛表示,随着生产线整体节奏的匹配,企业生产也就初步实现了智能化。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原本孤立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了互联,这给了智能制造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首先,通过工业物联网,我们的整个生产环节已经率先实现了远程操控。通过远程操控,我们的智能工厂现在已经能实现远程下单,自动安排生产计划的操作。这样一来,智能化便打通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方方面面。”张赛如是描述他眼中的智能化工业企业。

如今,工业机器人也不再像当初那样笨重且昂贵。张赛表示,翼菲科技的不少客户,在更新设备后仅一年就已收回了投入。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达到28.3万台,同比增长0.4%。山东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全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速25%以上。

取代重复劳动,发挥人的才智

在翼菲科技的车间参观时,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台酷似扫地机器人的AGV(即自动导向车)从车间一侧驶向位于另一侧的测试场地。在测试场地内,几位工作人员为这台AGV安装上了起重设备,在通过测试后,一台智能仓储机器人便诞生了。

专精特新“小巨人”鲁企炼成记|翼菲科技:搭个体系给工业机器人“上课”

有趣的是,尽管翼菲科技的工业机器人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但在翼菲科技自己的生产线上,却没有出现“机器生产机器”的场景,反倒是有一组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进行安装测试。

“机器取代人类的,只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张赛如是表述自己对工业智能化的理解,“在翼菲科技,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工程体系。”他说在这个体系之上,有人不断优化算法,有人改进机械性能,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够发挥出来。至于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张赛认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简单重复的劳动是可以被机器人所取代时,工业机器人的推广、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便水到渠成了。“现在,多数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对智能制造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只要能承受相关投入,智能化设备的产出一定会让企业满意。”他表示。

对比初创业时,自己还要为企业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知识,张赛对现在山东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感慨颇多:“机器取代人力是大势所趋,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得益于工业的智能化,人们将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社会生产效率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在当下,张赛认为仍有不少简单重复的劳动场景,工业机器人暂时无法完美取代人力,“比如说布料等柔性物料,目前机械臂的抓握确实不如人手。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进一步丰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为更多的生产工序提供更廉价、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新闻同期声|努力成为世界级中国机器人品牌

专精特新“小巨人”鲁企炼成记|翼菲科技:搭个体系给工业机器人“上课”

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上海、杭州、深圳设有子公司。公司研发、办公、生产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设备提供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更是成长为前沿的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

公司拥有轻量级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全品类产品矩阵,包括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小六轴机器人、坐标机器人、AGV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其中,自主研发、生产的迅翼系列高速并联机器人多项性能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经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院士专家组评定,其“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的本土产业化,打破了“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产品对于中国市场的垄断。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公司多年来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0%,公司愿景是成为世界级中国机器人品牌。

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突出的研发能力,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轻工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包括上下料、精密装配、后道包装、装箱、码垛、分拣等。目前,公司产品已遍布国内百余个城市,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翼菲科技还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6年,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荣登胡润百富201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星企业百强榜,荣获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入选济南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2021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记者杜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