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2024-05-29 21:53:32 - 扬子晚报

南宋杨万里有诗曰:“六朝陵墓今安在?”其实他只要费点腿脚,还是能找到不少的。这学期,南京大学文学院选修“《文选》研究”课程的同学们在任课教师童岭的带领下,奔赴镇江句容、丹阳,考察齐梁帝陵。同行的还有魏宜辉、徐兴无等多位文学院老师,日本汉学家川合康三教授正好来讲学,他也兴致盎然地去了。

句容破岗渎:

本次旅程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句容破岗渎。童岭介绍,破岗渎位于建康城东方的“南朝都城生命线”。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东吴的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次年更名建业。赤乌八年(245),派校尉陈勋发屯田兵三万,开凿破岗渎。这个运河工程不仅关系到六朝的帝业,而且关系到隋唐的统一,可谓开辟鸿濛的壮举。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孙权的这一壮举,《三国志》中有所记载。《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孙权传》赤乌八年(245)八月条:“八月,大赦。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南京大学历史学家朱偰先生(1907—1968,浙江海盐人)在其《中国运河史料选辑》中,分析破岗渎的价值至为精到:

破岗渎沟通建康和太湖流域,航道直通苏州、绍兴。第一,建康因为和太湖流域直接通航,交通运输发达,成为南朝首都。第二,六朝的时候,既可由破岗渎直达吴、会,所以方山以上,遂成交通要道,齐、梁二代,陵寝都在丹阳,王公大人,要到丹阳去谒陵,都坐船由方山出发;但是从方山以东,岗岭相属,所以有十四埭以节水流。第三,这条运河的东段(从丹阳到苏州、绍兴),实为隋代江南运河的起源,关系大运河的历史尤为重要。

从前何等繁华熙攘、往来不辍,如今惟余荒烟古道、芳草凄迷,不免让人生发出历史兴亡的悠然叹喟。

丹阳帝陵石刻:

稍事休息后,同学们随老师驱车前往丹阳南朝诸帝陵墓,进入本次行程的重点——石刻考察。按照朱偰先生《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的说法,南朝帝陵的石兽,一角者为麒麟,双角者为天禄,王侯墓前是无角的辟邪。但它们的名称尚有争议,渊源亦不可确考,古人往往统称这些石兽为“石麒麟”或“石辟邪”。

就外形直观而言,南朝的陵墓石兽都是体侧有翼的神兽。帝陵的麒麟、天禄挺胸迈步,曲颈昂首,向天而吼,或左右顾盼,颏下的长须拖延至胸前,盘尾如蟒,形体婀娜,纹饰华丽。而诸侯墓的辟邪则伸出长舌拖至胸前,如吼天怒狮,巨尾弯曲,体态雄浑厚重。

齐明帝陵前便存有石兽一对,间隔一道河沟,其中一只石兽仅残存部分前躯。现存较为完整的石麒麟独角六翼,头部端正,直视向前,显出威武之态。

建陵、修陵、庄陵:

建陵、修陵、庄陵是梁文帝萧顺之、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祖孙三代的陵墓,由南向北一线排列。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兽(独角麒麟)和神道石柱

由齐明帝陵北行数十步,即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陵前有二石兽,其后为神道碑,碑文有一正书一反书,屹立直耸,颇有气势。关于陵前石兽,曾有“复活”轶事,流传颇广。《建康实录》卷十七曾载:“中大同元年(即大同十二年),曲阿县建陵隧口石辟邪起舞;有大蛇斗隧中,其一被伤奔走;又青虫食陵树叶俱尽。”《梁书·武帝纪》则谓:“中大同元年(546年)春正月丁未,曲阿县建陵隧口石麒麟动。”石兽是否“复活”已无可考证,但两兽奔腾挪跃、生气蓬勃之美态仍为古今之所共享。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双角天禄)

由萧顺之墓而北约百步,即至梁武帝修陵。修陵为梁武帝与德皇后合葬之陵,《梁书》记之:“高祖德皇后郗氏,讳徽,高平金乡人也。……永元元年(西四九九)八月,殂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高祖践祚,追崇为皇后……陵曰修陵。”石兽昂首南向,有双角与花纹“飞翼”,姿态威严雄壮。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梁简文帝萧纲陵石兽(独角麒麟)

再行数百步,便来到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梁书》曾载:“大宝二年(551年),太宗崩于永福省。……明年三月癸丑,王僧辩率前百官奉梓官,升朝堂;世祖追崇为简文皇帝,庙曰太宗。四月乙丑,葬庄陵。”

而今,千年风雨早已将坟冢削平冲净,陵前石兽仅残存前躯及前足。烟雨衰草之间,六朝早已繁华不再,使人顿生“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类似感触。

景安陵石刻:

景安陵始建于永明十一年。《南齐书》载:“是月(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渐,诏曰: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武帝后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景安陵虽未经发掘,但随葬之物比较简易。如今景安陵已平,陵前仅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它们的身体分别微微向左和向右倾,均为两角,体态较为修长,长颈细腰,全身略作S形,显得苗条而清秀;两侧翅膀使用了浮雕工艺,是较典型的南齐帝陵石刻风格。值得注意的是,石兽整体夸张写意的体态与局部刻划的花纹相得益彰,能很好地代表南齐的石刻艺术——我们细细观察石兽,它们背后以及尾部的花纹十分精细,头部、颈部、背部、翼部的装饰都很繁富,历经一千余年仍然清晰,保存良好,增添了饱经沧桑依然华贵的帝陵气质。

修安陵石刻:

修安陵是齐景帝萧道生的陵墓。石兽雄伟威武,相比景安陵,动态更为明显,身体倾斜幅度较大,仿佛飘然而起,御风欲行。相对的石兽一只伸出左前脚,向左拱首立,另一只伸出右前脚,向右拱首立。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石刻全是公兽,保存极好,几乎没有损毁,石刻身体亦呈现S形,步伐雄伟,造型浑然一体,乃是南朝帝陵石刻中的不可多得的精品。它们的姿势、形体、昂首作势的神态,都有所不同,可以说生动展现了六朝石刻艺术不呆板的精巧构思。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资料显示,南齐建立后,萧道生被追封为始安王,谥号贞,而后其子萧鸾篡位之后,追封为晋皇帝,葬于修安陵。修安陵墓室位于修安陵石刻以北510米外,早年多次被盗,1965年南京博物院对修安陵进行了发掘,出土了竹林七贤壁画在内的文物。

永安陵石刻:

永安陵建于南齐建元元年(479年),为南朝帝王最早葬于丹阳的一座陵墓。萧承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父亲,死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萧道成即位后追尊父为宣帝,母陈氏为孝皇后。陵南向,已平。

走过长长的乡村道路,进入青翠广阔的麦田之间,便到达齐宣帝永安陵石刻附近。这对石刻建造较早,南齐风格也很突出,具有特色的是石兽身上的毛发羽翼和足下的小兽。

东侧保存较好的石兽为天禄,双角有翼,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0米、体围2.75米,昂首挺胸,形象威严。如果靠近观察,它的颌下有卷须垂于胸际,翼面作卷云绞,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垂尾内收回右外旋,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侧的麒麟兽头无存,长2.90米、体围2.40米、通高2.42米、颈高1.38米,余部尚完好。右前足下一只小兽的神态非常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作为考察石刻的最后一站,视野开阔,大家纷纷在此合影留念。雨势减弱,石兽迥立长风,威武而孤独,诉说着无言的历史沧桑。返程途中,云销雨霁,白日西斜,南京的天气明朗起来,也为此次考察画上了明亮的句号。

通讯员 李妍洁 陈宏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部分素材由徐兴无老师提供

校对陶善工

原标题:六朝陵墓今安在?南大师生赴丹阳、句容,寻访齐梁余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