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行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出炉,明确责任比例

2024-05-29 22:30:3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风口财经记者王雪实习生张磊

“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怎么退?退多少?责任在谁?”这些在过去存在一定社会争议的问题,眼下有了更加明晰的标准和参考依据。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国内首个《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申请的材料要求、处置流程、判断标准及责任分配。

引领行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出炉,明确责任比例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表示,团体标准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为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使企业在面对退费纠纷时“有章可循”,处理更为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明确责任比例,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有规可依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本就触动家长敏感的神经,当“游戏”与“充值”两个行为挂钩后,更是让家长们叫苦不迭。由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退费缺乏统一标准,围绕是否退费、退费多少、责任归属等问题,各主体意见不一,矛盾升级、激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去年年底,“数百名未成年人充值490余万”话题引发社会热议,今年4月,“男孩玩游戏充值上万元,父亲连扇自己耳光”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有35.28%的家长知道子女在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用真实身份注册与他人身份注册的未成年人各占三成。在未成年用户退款环节,有七成以上申请得到响应,其中38.42%得到全额退款,29.38%因难以提供有效证据而退款失败。

随着团体标准的发布,“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怎么退?退多少?责任在谁?”这些在过去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有了更加明晰的标准和参考依据。

引领行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出炉,明确责任比例

团体标准给出了建议责任比例。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是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监护人通过多种或多次情形破坏防沉迷成果的,如主动帮助未成年人人脸识别、放任未成年人长期消费、一个家庭多次申请退费等将加重责任,甚至承担100%的责任。

目前该团体标准为“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最终决定颁布实施。这意味着,随着团体标准落地,将来发生“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时,“未成年”三个字将不再是免责声明。

设定消费上限,进一步巩固防沉迷成果

近年来,如何持续巩固防沉迷成果一直是社会各界思考的重要话题。

2019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首次将移动游戏纳入管理范围,提出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进行账号注册,并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消费等进行了严格规范。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新规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在此基础上,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量进一步降低,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未成年人过度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游戏行业防沉迷进入新阶段。这一结论极大鼓舞了为解决游戏沉迷问题而努力多年的游戏从业者。

此次团体标准明确,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制要求和监护人请求等情况对退费申请所涉游戏账号进行账号封禁等合理处置。

引领行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出炉,明确责任比例

同时,进一步对未成年人消费做出界定。针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针对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填补行业空白,利好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网络防沉迷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则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需要共同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

“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内的网络治理,离不开行业主体的参与。只有行业主体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协同司法机关、社会各方探索有效解决方案,才能形成合力,高效应对相关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团体标准的推出,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为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使企业在面对退费纠纷时“有章可循”,处理更为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层面来看,姚志伟认为团体标准的出台为司法实践中涉及的多项问题提供了行业建议。审判人员得以全面把握退费纠纷的多元视角,能够为案件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通过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处理流程,有助于纠纷各方对纠纷处理结果形成一定的预期,进而减少协商过程中的分歧与争议,实现诉源治理的积极效果。同时,团体标准还积极探索将调解作为争议解决前置程序的路径,相关措施的实施有望减轻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退费纠纷案件方面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司法效能。

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认为,团体标准本身就是为了填补标准空白,是首个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的团体标准,具有唯一性。

记者了解到,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牵头方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标准的落地可行性进行了评估。接下来,中国互联网协会将联动相关部门,共同监督各责任主体积极落实该标准,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