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市快速路规划和重要节点可行性研究》公示
近日,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南通市城市快速路规划和重要节点可行性研究》进行公示。规划显示,滨江主城、通州区、海门区快速路网布局整体形成“两环七横七纵”,通州湾内部快速路布局形成“四横三纵”。
南通市城市快速路规划和重要节点可行性研究
一、规划背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提出率先打造交通强省的战略目标,南通迎来外部多重战略叠加的发展新机遇。“一枢纽五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与优化,也给南通交通网络布局带来新需求。此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地,包括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沪铁路等也将对南通的枢纽格局产生质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结合新形势谋划调整南通整体快速路网布局,充分考虑快速路系统对区域衔接、城区组团间衔接、枢纽集疏运体系的支撑和空间支撑服务功能,并理清近期重要快速通道和重要节点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城区范围,即“一主三副”,包括滨江主城和通州、海门、通州湾三个副城。
规划年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一枢纽五城市”的发展目标,适应新的区域发展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构建对外高效互联、组团间快速畅通、枢纽紧密衔接、匹配城市格局变化、支撑交通枢纽布局和疏解主城交通压力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
四、布局原则
(1)片区互联:构建主副城间以及片区与片区间快速通道,提升时间可达性,促进板块融合。
(2)通道扩容:立足于快速路网整体框架,提升部分既有通道规模,增加通行能力。
(3)国省干道快速化:根据机动车出行需求分布特征,在客流主流向上,整合提升国省干道能级,达到快速路标准,以实现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
(4)协调发展:统筹考虑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快速路与城市轨道、铁路、公路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关系以及建设时序上的协调关系。
五、规划方案
(1)路网结构
滨江主城、通州区、海门区:
应对多组团发展的用地布局,规划滨江主城、通州区、海门区快速路网布局整体形成“两环七横七纵”的形式,全长438km,路网密度0.52km/km2。其中:
两环:内环与外环,内环包括江海大道-通盛大道-通沪大道-啬园路-长江中路,为中心区内核保护环线;外环包括长江路-西站大道-平海公路-北海线-瑞江路-沿江公路-东方大道-星湖大道,为城区交通外绕线,分流城区快速路压力。
七横:城北大道-幸余路、龙盛大道、江海大道、洪江路-中部快速路、通沪大道-纺都大道、海门北环、星湖大道-S336,为组团片区之间东西向的主要联系通道。
七纵:G204-通宁大道、通京大道-洪江路-通富路、通盛大道-东方大道、机场快速路、金江快速路、叠港快速路、富江路,为组团片区之间南北向的主要联系通道。
通州湾:
通州湾内部快速路布局形成“四横三纵”,“四横”包括疏港二通道、通海大道、黄河路、G328;“三纵”包括新G328、乐海大道、如港路。
(2)通道分类
对快速路网方案中的各通道线位进行分析,按照建设条件及需求程度分为骨架型快速路和控制性快速路。
骨架型快速路,指处于城市主要客运走廊,建设或改造条件较好,未来通行需求旺盛的快速路线位。除现状快速路外,主要包括城北大道-幸余路、龙盛大道、江海大道、世纪大道-中部快速路、星湖大道、叠港快速路、富江路、沿江公路。在城市近期建设中,优先启动骨架型快速通道的建设。
控制型快速路,指未来有通行需求,但近中期需求不大的快速路线位,需在规划中预控空间以满足未来实施条件。主要包括北绕城快速(平海公路西延伸线)、G204、洪江路东延线(通盛大道—通富路)、通沪大道-纺都大道、海门北环、金江快速路、北海线等。
(3)敷设形式和断面设计
城区外围现状非建成区采用地面主辅路+跨线桥的形式;城区内部及边缘采用组合式高架形式;部分特殊路段(穿越景区、重要公共活动空间,或者地面、净空条件受限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设置为堑式(隧道)快速路。
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在50~60米之间,规划建成区快速路横断面主要设置为主六辅六的断面形式。外围段、非建成区的快速路横断面主要设置为主六辅六、主六辅四、主六辅二等多种形式的地面主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