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考皇榜背后的录取博弈

2024-06-29 05:14:06 - 齐鲁晚报

□刘永加

六月底到七月中上旬,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公布,进入录取时段,学子们会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而在唐代都城长安,那时中了进士和状元,要在皇宫外张贴皇榜,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在张贴皇榜的背后,是录取过程的博弈。

迟到竟然被录取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两级进行,先是地方州县及中央官学的乡试,选拔出举人参加尚书省的省试,录取进士,最后决出榜首。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丁巳科省试,该科的榜首黎逢是在没有任何背景下而夺魁的。

据《记考》记载:相貌朴拙的黎逢,省试开考后竟然迟到了。他是最后一个赶来的,考官们的注意力自然转到了他身上。黎逢向考场张望了一下,没有发现空位,便在考场办公室的门外找张桌子匆匆做起答卷来。这年的知贡举(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常衮,他看着黎逢的一举一动甚觉奇怪,就让身边的办事员去看这个考生写些什么,看一句报来一句。

这场考的是《通天台赋》。办事员认真按照常衮的要求去做,报来的第一句为:“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见汉右之荒台。”常衮不以为意。一会儿又报来好几句联语,有“对古情至,临高思来,拔蔓草以遐想,睹离宫而兴哀”等。常衮感觉黎逢的句子渐入佳境,情不自禁叫起好来。为了让黎逢安心写作,常衮还派了人过去专门端茶递水。

考试结束后,考官们挑出几份水平比较高的卷子,交给主考官常衮,黎逢的卷子也在其中,但名次不是很靠前。由于常衮心里早已经先入为主,怎么看都觉得黎逢的水平最高,就力排众议,把他定为了榜首。

优秀宗枝夺魁

唐代皇家宗室子弟可以参加科考,但为了避免与民争名,朝廷还是比较注意管控此事的。唐文宗开成年间,还真有一位宗室子弟靠实力夺得头名。他就是开成二年丁巳科榜首李肱。

史料《云溪友议》和《记考》中记载:唐文宗年间,高锴是个不受请托、实心选才的人,被升为礼部侍郎。皇帝命他连任知贡举,并强调说:“皇室宗枝,享受封爵是适宜的,而宗正寺常送宗室子弟参加进士考试,恐怕其中有浮薄之徒,仗势窃取科名,你应该精心挑选那些确有才艺者,可不要因宗枝参试而妨碍了其他举子仕进。”

第二年开考前,恰巧有宗室子弟参加考试。唐文宗亲自出了考题:《琴瑟合奏赋》和《霓裳舞衣曲诗》。考过之后,高锴经认真批阅,反复比较,录取进士40名,并拟出名次,结果恰好第一名是宗枝李肱。正因为李肱是宗室子弟,他不放心,又将李肱的诗赋拿来反复吟诵,觉得确实堪称第一,便将名次确定下来,再将前五名的考卷装订成册,进呈文宗,并另具奏章说明各名次确定的理由:臣日夜考校,岂敢不出自公心?这李肱的诗,确实最为突出,臣前后吟咏了三五十遍,以为即使让何逊复生,也超不过他……最终,唐文宗认可了高锴所排的名次,宗室子弟李肱就这样当了榜首。此后,李肱被授以“刘安之职”,即让他著书、修史,后历任岳、齐二州刺史。

一枝仙桂两回春

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还在完善的过程中,远不像后代的宋、元、明、清诸朝那么严谨。所以才出现了唐高宗麟德二年乙丑科,因主考官董恩恭事先泄露考题被揭发,而将本次所取进士全部作废的奇事。后来,又因两次有人反映取士不公,对已录取的新进士重加考校。

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和《全唐文纪事》等记载:两次重考,一次发生在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科。这次由谏议大夫陈商权知贡举,取进士27人,以张渎为首,易重居第二。二月放榜之后,满朝议论纷纷,都认为取士不公,有严重的请托行为。于是,武宗命翰林学士白敏中等,对所取27人进行复试,结果有7人不合格,包括张渎,均被黜落。易重不仅仍被录取,且名次升为第一。这个易重为了参加科考,的确不容易,他自进京赴考至此,离乡已达6年之久,饱尝科考之苦。

第二次发生在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科。这年,刑部尚书崔凝权知贡举,考毕,录取进士25人,以张贻宪为榜首,赵观文排在第八名。出榜前,有个依附于中贵人的考生李滚,才学很差,得知自己被黜落,十分气愤,就千方百计攻击这次考试。事先,由于中贵人一再吹嘘,昭宗也颇赏识李滚的文才,听说他未被录取,自然很不高兴。在中贵人怂恿下,昭宗密令近侍到贡院门口拦着搜考生的夹带。这帮人有恃无恐,搜得十分仔细,连考生的头巾、靴子也不放过。事后,中使们回宫奏道:“今年所取的二十余名进士,没有真才实学的占了一半,外间议论纷纷,皆以为不可。”

唐昭宗听信了他们的话,便下令让翰林学士陆展、秘书监冯渥在云韶殿对本年新进士进行复试。昭宗还亲自拟定题目,并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交卷。有个叫卢赓的称病不想参加复试,昭宗还传令将他抬到考场,后来查明他是到华阴县省亲去了,来不及赶回,其父卢倔只好上书请求将他除名,这才作罢。复试的结果是只录取进士15人,以赵观文为榜首。张贻宪等5人不予录取,但允许来年再考;而崔砺、苏楷、杜承昭、郑稼等4人考得特别糟,不仅不予录取,而且还取消了今后的考试资格。主考崔凝因此被贬为合州刺史。正是由于这次重考,赵观文得以脱颖而出,诗人褚载作《贺赵观文重试及第诗》:“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

(本文作者为枣庄市台儿庄区融媒体中心编审委员会编审、文史学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