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2024-06-29 13:24:59 -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新华财经伦敦6月29日电(记者张亚东)进入5、6月份,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英国伦敦进行产业推介和合作的会议明显增多。

5月28日,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在伦敦召开,就后疫情时代中英企业家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中英经贸合作和交流的质量,进行广泛的磋商。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6月2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英中贸易协会等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中国地方政府也抓紧在伦敦进行经济合作方面的推介。6月18日,上海杨浦区创新发展再出发推介会在伦敦举行。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包玲,以及英国政界、商界等代表出席了会议。6月25日,江苏南京栖霞区产业推介会在伦敦举行,栖霞区政府、英国中国商会、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等单位代表出席了推介会。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在实体经济和产业经济外,中国资本市场的推介会也走进了伦敦。5月23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举办的“科技驱动、质量先行——A股投资新趋势”路演,向英国投资机构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遇。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这些会议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中国转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英国具备在科研和先进产业方面的优势,英国和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合作方面的契合度被明显看好。

伦敦之所以进入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视野,是因为英国具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先进产业。南京栖霞区人民政府区长、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王承江指出,英国拥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顶尖研究机构、高技术企业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这次来到英国,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借鉴英国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以及在产业孵化、企业加速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助推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英国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和制药、信息通信产业等方面全球领先,值得借鉴。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上海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指出,过去,英国与杨浦区历史渊源较深,杨浦区现在经过改造的自来水厂,最初就是英国人设计和建立的,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之一。现在,英国在数字经济、新能源、动画、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和杨浦目前倡导的创新发展理念非常契合。因此,英国与杨浦的合作前景广阔,商机无限,热忱欢迎英国企业和组织来杨浦投资兴业,创新发展,共享中国开放机遇和广阔市场,杨浦将积极搭建中英企业合作交流的桥梁,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与大家携手共享机遇、共促发展、共创未来。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英国的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与中国地方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度契合。王承江指出,当前,栖霞区正全面融入南京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加快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建设产业强区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周海鹰指出,近年来,杨浦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当前区内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已经达到7000家,集聚了抖音、美团、B站、小红书等一批新生代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吸引了德国大陆、汉高、西门子,美国李尔、AECOM等一批全球化跨国企业。当前,上海杨浦正不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着力通过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推动区域创新动能持续壮大。重点是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互联网+”和“智能+”为基础支撑,打造在线新经济、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科技服务四个新兴产业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英国企业也看好与中国的合作前景。英中贸易协会公共事务执行董事LiseBertelsen表示,英中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双边贸易额已超过千亿英镑,英中之间要深化合作、加强对话并开展活动。进博会为英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和支持,将组织更多会员企业参加第七届进博会。

英国上议院议员丹尼尔·布伦南爵士表示,上海和伦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人才集聚,产业互补性强,双方可进一步加强全面交流与合作,欢迎企业家们赴两地积极投资。剑桥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杰夫·沃德教授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英中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指出,以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为代表,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高效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到这一点,不断制造“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等不符合事实的舆论,不仅无法推动包括中英在内的企业合作,也无法推动英国本土企业的进步。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中英工商界共同推进两国经贸合作。

【见·闻】中英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契合度被高度看好

编辑:马萌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