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2022-07-29 08:19:14 - 市场资讯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梁中华

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

S0850520120001

自去年我国稳增长压力增大以来,就业问题是备受关注的。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经济增长的内生规律出发去想办法。如果观察疫情之前的“正常”时期,从2013年之后,我国第二产业就业的岗位数就在不断减少,第三产业才是新增就业岗位的最重要来源,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卫生、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创造了新增就业岗位。但在过去两年里,这些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所以要解决就业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应继续关注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的结构布局。从近期的表态来看,互联网的政策已经更加强调发展,更多的服务业政策支持,或许值得慢慢期待。

1.就业压力增加:非制造业更明显

关于就业状况的统计,我国有两个官方指标可以参考。一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指标基本都在3.6%到4.3%之间波动,上下波动区间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统计在政府部门登记、并且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的失业,统计的范围是较小的。所以经验上来看,登记失业率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并不大。

另一个是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相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改进,参考了国际经验,针对住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渴望找到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为失业者。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18年开始公布,过去的四年时间里,该指标的波动范围为4.8%-6.2%,波动范围在1.5个百分点以内。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6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相比去年下半年的水平有所抬升,反映了就业压力的增加。其中,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已经上升至19.3%,而在2020年底的时候,这一指标只有12.3%,上升了7个百分点。这说明青年人的就业压力有所增加。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此外,PMI景气指数的统计中,也会调查就业指标,可以作为观察就业状况的参考。为了更好的观察趋势,我们将PMI就业分项指标取6个月平均。结果显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就业压力都有所增加,制造业就业分项从去年8月的49.5%降至今年6月的48.4%,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就业分项从去年7月的48.7%降至46.6%,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这说明非制造业的就业压力要更大一些。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2.谁在创造就业?工业还是服务业?

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看下,过去这些年,我国的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哪里。也就是说,哪些领域能够创造就业,哪些领域就业在不断减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我国就业总人数的变化。其实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后,我国的总量就业人口就开始减少,从最高点的7.635亿降至去年底的7.465亿,在7年时间里减少了接近1700万。

总的就业人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15-64岁人口总数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最高点,而且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减少了4560万。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从就业结构上来说,第二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自2013年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总共减少了接近2000万的就业岗位。这说明随着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机器替代劳动等),尽管工业总产值在不断提升,但工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是下降的。而在此期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超过8000万。所以第三产业或不仅吸纳了大量新进入到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而且吸纳了从农业、工业部门转移来的劳动力。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和2021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小幅增加了480万,这或许是因为海外供应链受限的情况下,外需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的依赖程度临时提高,但从产业趋势来看,第二产业就业后续或继续负增长(后面会介绍原因)。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在过去两年只增加了307万,甚至连2019年三产新增就业的一半都不到,更是远远低于疫情之前年均840万的平均水平。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那么,具体哪些行业在疫情之前创造的就业多,哪些创造的就业少呢?由于城镇就业数据的披露相比较农村地区更为全面,而且新增就业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城镇分行业的就业数据来观察新增就业的结构特征。

在城镇就业数据中,部分行业公布了全部的就业人数,但部分只公布了非私营单位的就业人数,所以我们在分析时,将行业分为两部分来看。在公布了全部就业人数的行业中,制造业、建筑业在2014-2019年间的就业人数是减少的,这和前面提到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的结论保持一致。

而服务业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其中批发零售行业在2014-2019年间增加就业接近3360万,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增加就业接近1400万,住宿和餐饮行业增加1200万,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业增加730万,交运仓储邮政行业增加176万。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在没有公布全部单位就业的行业中,我们可以参考非私营单位就业数据来分析就业的增加量。综合来看,在2014-2019年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增加就业最多,其次是金融业,再之后是卫生、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而公用事业和水利环境行业的非私营单位就业,在此期间出现了负增长。

尽管我国就业方面数据相对较少,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官方已经公布的数据,对就业的结构特征得出一些结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是不断减少的,而增量的就业岗位来自服务业,尤其是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住宿餐饮、居民服务、金融、医疗、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政策支持服务业

如果我们看下其它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工业部门的就业占比也是不断下降的。美国工业部门的就业占比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还有36%,而到2021年只有17%;德国的工业就业占比从1962年的46%降至2021年的28%;日本的工业就业占比在1973年攀升至最高点时的37%,之后就缓慢下降,90年代中期后降速开始加快,2021年只有23%;韩国的工业就业占比在1991年达到最高点时的37%,2021年只有25%。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与工业就业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服务业就业占比的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美国服务业就业占比为81%,德国为71%,日本为74%,韩国为70%。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占比普遍在70%以上,而我国当前服务业就业占比还不到50%,其实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主要经济体工业部门就业减少的情况下,工业部门的产值并没有减少,背后其实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更多了,生产同样多的产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就减少了,这其实是产业升级的一个体现。就像过去这些年,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但农业的产值并没有减少,道理是一样的。

未来支持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政策的大势所趋,新能源、半导体、通信等领域会大力度支持,但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制造业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或难大幅增加。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是更多需要依赖服务业的发展。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自2020年以来,服务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在2020年之前,我国第三产业的GDP增速一直远远超过第二产业,并且维持高增长。但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第三产业GDP增速落后于第二产业,尤其是房地产、互联网、租赁和商务服务、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增速出现明显下降。

所以从中长期趋势来看,要最终解决就业问题,势必要从经济基本面的内生增长规律出发,在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应继续关注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的结构布局。从近期的表态来看,互联网的政策已经更加强调发展,更多的服务业政策支持,或许值得慢慢期待。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海通宏观 |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