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大院大所”,凝聚创新合力

2024-07-29 07:48:44 - 福建日报

牵手“大院大所”,凝聚创新合力

牵手“大院大所”,凝聚创新合力

前些天,泉州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的小广场上,云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学玉正操控几款无人机,进行性能测试。

成立于2016年的云卓科技,依托持续不懈的研发投入,短短8年间,从员工寥寥几个的“小不点”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过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拥有数图控传输链路、飞控、机身、云台、相机等自主研发的能力,成为业内少数几家拥有无人机一体化链路核心技术的公司。曹学玉说,公司正瞄准物流无人机配送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力度。

在泉州,像云卓科技这样从“小不点”长成“小巨人”的企业还有不少。截至去年底,泉州市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全市已通过认定的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93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6家。

引进“国”字号院所,促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发现,泉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多达三成是高新企业。去年,泉州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28家,同比增长37.09%,创历史新高。

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岩说:“它们都是重要苗子,为培育高新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但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寻找外援,又面临本地高校和研究院所较少、科研资源相对不足、高层次和科技领军人才缺乏的困境。

“我们的创新源头在哪里?”泉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泉州“大手笔”引进中国科学院系列院所、“985”“211”高校研究院、央企研发中心等28家科研院所,共建“国”字号“大院大所”,为产业链赋能。截至目前,“大院大所”已承担科研项目700多项,服务企业超万家,解决技术难题1427项,合作研发及成果转化1033项。

在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泉州先进院”)的中试基地,智能力量训练机器人、酒业物流机器人、电动汽车智能检测机器人……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中试平台不仅降低了后续大规模生产的风险,同时让科研项目成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极大地增强了客户信心。”泉州先进院副院长梁培栋介绍说。

泉州先进院的前身是由泉州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2023年5月,研究院更名为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打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深度融合平台。

该研究院还成为大院大所改制转型的先行者,从高校和政府“两个婆婆”管理,转为“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实现了投建主体多元化、管理现代化、运营市场化、用人灵活化,管理更高效,也更灵活自主。

改制后的泉州先进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耐心做全流程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将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转化效益挂钩;创新项目孵化与创新团队入股模式……改制一年多来,泉州先进院新增参与编制并获颁国家标准1项、新获省部级奖2项、新增省级以上平台2个、新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5项、突破关键技术4项、新孵化公司1家,有力地促进地方企业的技术提升。

最近两年,泉州市进一步促进科创平台提能增效,5家大院大所分别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同时,高标准建设清源创新实验室、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成立产业化公司……围绕新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泉州各创新平台的布局优化、提质增效正加速铺开。

“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今年4月,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氮化铝陶瓷产品成功上榜。

从传统制造业起家,经过十几年在电子新材料方面的布局与积累,如今华清电子成为国内首家专业从事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基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三。

“去年,我们成立了中科华清(泉州)精细陶瓷研究院。”华清电子董事长施纯锡说,研究院作为创新中心,将入驻在建的华清半导体产业园,赋能企业实现从陶瓷粉体、陶瓷基板、精密陶瓷到陶瓷覆铜板全产业链布局。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泉州不断完善重大科研攻关机制,建立“需求导向、能者揭榜”“不限区域、全国揭榜”“聚焦转化、全域揭榜”的全新“揭榜挂帅”机制。

自2021年发布首批“揭榜挂帅”项目清单以来,泉州已成功对接“揭榜”立项21项,每项支持经费200万元。2023年,首次突破本地需求由市外高校牵头“揭榜”攻关,今年将继续择优遴选15项左右重大科技项目。

3年来,“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不断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遴选结果,泉州的福建立亚新材有限公司入选先导技术榜。

由华侨大学联合立亚新材共同攻关完成的“超高温连续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使我国在高温热端材料方面得到突破性进展,实现战略高端新材料自主可控生产。凭借该技术创新,立亚新材荣获第七届中国航空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年度材料类SAMPE中国创新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众多创新奖项。

“揭榜挂帅”提升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力,除此之外,泉州市还通过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近年来,泉州科技大市场、福建中关村中试熟化服务平台和泉州知创园实验室等一批知名科技服务平台机构纷纷揭牌运营,累计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32家;建立线上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数据库,开展各类产学研金对接交流活动40多场。

校地企的“三向奔赴”,正为泉州凝聚起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声音

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

泉州市科技局建议,应促进平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支持平台间创新资源实现互通、互利、共享、共赢,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水平。

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各类要素,引进大院大所,引导大院大所联合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行业协会,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中试孵化。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

泉州市科技局还建议,应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启动新一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园区、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计划,推广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