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2024-07-29 16:51:42 - 金融时报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拥有8项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住在世界文化遗产里,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前后穿越了700多年时光长河的这条线

有着怎样的远古智慧与当代活力?

说起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中轴线,很多人知道故宫、天安门是其最核心的地理坐标,也有人知道,在这个核心地标以北,有著名的景山和鼓楼,地标以南则有正阳门和天坛。其中,中轴线最北端的钟鼓楼定时击响的晨钟暮鼓,是不少国人对北京的鲜活印象。今天就来说一说,北京中轴线里的“热知识”。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北京中轴线鸟瞰(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哪五大类遗存构成了“中国第一线”?

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的北京中轴线,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也被网友们称作“中国第一线”。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这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出《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共有15个遗产构成要素,分别是: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达4542公顷。从北到南,自钟鼓楼到永定门,7.8公里的纵向长度,贯穿着这15处世界遗产构成要素,前后起伏,左右对称,凸显出景观的韵律和壮美的秩序,是近七个世纪北京老城历史沉淀叠加的成果。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中轴线北段鸟瞰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从鼓楼南望景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中轴线南端道路遗存

什么是世界遗产的标准3、标准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3);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标准4);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体现在其作为都城核心的延续性,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可保持其现有形式的必要性。

作为遗产点位之一,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群是现代国家的礼仪空间,国家重要庆典在此举行,一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在此排队观看升旗和降旗,这是北京中轴线功能延续性的重要物质实证。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申遗现场(国家文物局提供)

晨钟暮鼓里的108寓意着什么?

凌晨五点到七点,属于卯时,古时称为“亮更”。此时,中轴线北端钟鼓齐鸣,新的一天开启。从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起始,到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故宫结束,晨钟暮鼓运行了652年。108声钟鼓,暗合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之数。这项传统的都城礼仪和秩序,赋予了北京城满满的仪式感:晨起先敲鼓,城门打开,百姓自由出入,宵令时敲钟,城门关闭,百姓不再出入。”

今天,矗立在中轴线最北端的钟楼和鼓楼,也是中轴线最初形成的地方,如往常一样见证着这座城市的一作一息。按照文献复原的鼓楼二十四面更鼓,时常会敲响,鼓声依旧。值得一提的是,周边社区居民的老房子该修缮的修缮,该翻新的翻新,所在社区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钟鼓楼

(姜真摄)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鼓楼

(北京

中轴线申遗办

提供)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钟楼

永乐大钟

(陈坚摄)

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在哪?

“景山”之名出自清顺治十二年,“景”为高大之意。景山山体东西狭长,顺山势有五亭,均建于乾隆年间。其中,万春亭地势最高,占地最大,是中轴线的制高点,历来是登高赏景的最佳选择,被称为“紫禁之巅”,也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誉为“京华揽胜第一处”。

景山整体建筑以中轴线居中对称布局,轴线之上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景山南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殿牌楼、南琉璃门、寿皇门、寿皇殿等。绮望楼、万春亭、寿皇殿的建造与分布,代表了当时中轴线的对称布局;五亭东西两侧都有亭子,中间亭子是等级最高、位置最高、点位最正的地方,堪称对称美学的极致。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景山(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一直在“生长”的北京中轴线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匠人营国”这一片段。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完美再现了其中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格局(其中,“祖”为太庙,“社”为社稷坛)。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的构建范式,往往被视作一座都城的“脊梁”。北京身为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余年建都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轴线建筑群,无疑是这一传统范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样本,一直在影响着北京的城市布局和形态,是座“一直在生长”的活态遗产。

历时12年申遗保护,“北京中轴线”系统挖掘了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步启动了天坛、景山、社稷坛、太庙、钟鼓楼、正阳门等一批文物建筑的修缮腾退,其中大量现代建筑在近几年内完成拆除,还文物古迹以原貌。如景山公园恢复了观德殿建筑群,按历史原状修复了二宫门,园内围墙、卡子墙等一一得到修整;北京市少年宫腾退出了景山寿皇殿;缠绕在万宁桥上多年的市政管线得以拆除;中山公园逐渐清退了游乐设施;先农坛完成了庆成宫的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也恢复着北京中轴线的对称格局,体现出中轴线的真实性、完整性,更是中国农耕文化延续性的最好见证。一系列保护性措施,带动了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凸显出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的整体价值。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万宁桥

(陈坚摄)

先农坛·太岁殿

(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世界文化遗产与你我有关

在北京中轴线上错落分布着的皇家宫苑、庙坛城楼,如今都成为公众共享的空间。如天坛、社稷坛内的古柏和古建,今天是公众打卡的日常风景;天坛神乐署的中和韶乐和古建营造技艺,通过定期开展的古建修缮技艺大赛和直播教学活动,让公众感受到中轴线的礼乐之美与建筑匠心;晚清民国时期常有江湖艺人“撂地”卖艺的钟鼓楼广场,今天则是社区居民从事公共活动的空间。

早在1914年,时中央公园(1928年更名为中山公园)辟建为北京市内第一座城市公园,就开启了北京中轴线的公众化开端。今天,位于北京天桥区域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管理、档案工作,在遗产区内安装了160个带有二维码的界桩,公众可随时通过“云上中轴”手机小程序申请成为遗产保护的志愿者,实时关注遗产安全。如“云上中轴”小程序里的“数字打更人”,约有六、七万人关注,公众以扫码方式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中。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社稷坛

(陈善亮摄)

天坛公园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办提供)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怎样的一条申遗之路?

北京中轴线申遗启动阶段(2012年至2016年):2012年,经北京市申请,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组织专家指导北京市启动申遗文本编制,初步提炼价值;支持北京制定“百项文物保护修缮计划”,实施天坛、景山、社稷坛、太庙、钟鼓楼、正阳门等中轴线重要文物建筑保护修缮。

全面加速阶段(2017年至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作为规划重点;北京市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班推进中轴线申遗;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建立运行部市合作机制,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价值阐释、保护管理、环境整治、公众参与工作,连续三年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遗产价值、申报路径、遗产构成、列入标准等关键技术问题。

攻坚冲刺阶段(2022年至2024年):2022年10月,经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同意,“北京中轴线”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精雕细琢申遗文本,经反复研究,确定15个遗产构成要素整体申遗的工作路径;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连续召开9次部市合作联席会议,统筹解决申遗迎检重大问题,出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建立央地跨部门协同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推进考古发掘研究,取得正阳桥、天桥、南段道路遗址等重大发现,填补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空白”。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1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申报文本;2023年8月,圆满完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技术评估;针对专业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先后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两次提交补充说明材料,并派代表团赴巴黎参加专业答辩,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详细说明北京中轴线的时空框架,清晰阐述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的延续性和古代与近现代部分的整体性,深入阐释“中”“和”传统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024年5月30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形成评估报告,作出将“北京中轴线”直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高评估结论,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借助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平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申遗工作的重大收获,是让人民拥有获得感。”遗产保护,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只会成为一个长期的国家行动。

申遗成功!来一起探寻这条穿越700多年的“线”......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国家文物局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