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一路“狂飙”:流通环节过热,“药都”出手严查价格哄抬

2024-07-29 20:06: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中药材是整个中医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是典型的“以小博大”、“以一缕系千钧”的产业。眼下,中药材价格又涨了。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来看,该指数在2023年6月冲破3500点以后,在下半年整体呈现缓步下走。进入2024年以后,该指数一路向上回涨,目前已基本回到2023年最高点位附近。

从具体品种来看,草豆蔻,6月前期商家关注度较高,市场货源走动良好,行情继续上升;沙苑子,随着6月寻货商家又有增加,货源走动再次转畅,且行情反弹明显;枳实,虽然新货已经上市,但随着货源不断交易,价格又显上扬;鸡血藤,近日商家购货量增加,市场货源成交量放大,行情稳中趋升;草果,经过前几日下跌后近期关注商家再次增多,主要是受云南产区干旱影响,货源走销顺畅。

中药材价格一路“狂飙”:流通环节过热,“药都”出手严查价格哄抬

市场分析认为,今年中药材整体价格的上涨主因,并不是供需矛盾,而是中间流通环节的过于火热,资金面持续往中药材流通领域聚集,导致相关中药材货源高速周转与换手,不断抬高了相关品种的价格,但这些品种只要商家或者资金一撤,行情立马恢复平静,没有供求矛盾的结果大概率就会走向下跌。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进入三季度,中药材流通进入淡季,过热氛围或将降温。但三季度也是高温干旱和洪涝雨水的多发季,若相关中药材有受灾减产的情况发生,那行情还会向上提升。 

淡季“不淡”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中药材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且持续的涨价潮,其涨价幅度与持续时间在中药材市场的历史数据中均属罕见现象。近两年的6月后,市场预期的淡季并未出现,反而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涨价品种数量与幅度急剧攀升,中药材价格加速上涨。

截至目前,中药材市场价格并未出现任何放缓或“降温”的迹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上价格持续高企且走势稳定的品种,多为生长周期较长的多年生药材,且产地分布相对集中。例如,党参的种植周期约为4年,当归约为3年,白术与白芍则均约为3至4年。相比之下,一年生药材如猫爪草、沙苑子等,在价格达到高点后往往迅速回落,其价格受新产季节的影响尤为显著。

针对近年来涨幅较大的药材品种,如猫爪草、沙苑子、当归、党参等,众多经营户普遍反映“旺季不旺”的现象日益加剧。以猫爪草为例,由于减产、干旱等不利因素导致产量大幅减少,其价格随之飙升。然而,近期猫爪草的销量却出现下滑趋势,价格也开始回调。此外,随着11月沙苑子新产季节的到来,其价格更是从每公斤300多元暴跌至50元左右。有经销商坦言,在市场波动中,资金实力雄厚的商家可能会选择大量囤积货物,但一旦价格出现下滑,囤货者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

谈及中药材涨价原因,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造成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现在药农越来越少,造成了用工成本攀升;二是,随着药品管理法的监管体系不断全面,使得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等方面的合规要求趋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就转嫁到药材价格上涨;三是,不排除有企业囤积居奇,扩大供求矛盾,致使中药材上涨而使得部分中成药价格攀升的情况出现;四是,生产工艺标准的提升,也会造成中药材成本的攀升。

与其他医药相比,由于中药质量受原料产地、种植、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中成药往往存在质量差异,但均需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在当下,如何遏制中药材大幅涨价的同时做好质量品控的监管尤为重要。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中药材价格的持续攀升,显著加剧了患者负担,并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据多位深耕中药种植与流通领域的专家所言,当中药材丧失其“简便验廉”的核心优势时,患者群体对中医及中药的选择意愿将不可避免地减弱,从而削弱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此外,囤积居奇、炒作中药材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中药材的正常流通,导致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僵局,库存积压问题日益凸显。

在产业链上游,种植户往往过度聚焦于种植收益,而忽视了市场的供需平衡,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此举极易导致在市场需求旺盛时,特定中药材品种产量激增,进而在未来引发价格暴跌的风险,形成“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这一系列问题,无疑将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振兴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为了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近日,亳州市中药材协会发布的《关于禁止哄抬中药材价格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明确提出,当前,受社会资本的影响,部分中药材从业者组成联盟,囤货可居,导致一些中药材品种价格异常波动,已经严重超出了历史价格。

《倡议书》指出,经营者要认真履行明码标价义务。真实、准确、规范地标示所出售商品的名称、产地、规格、价格等内容。同时,经营者要规范自身价格行为,不盲目跟风搭车提价,不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滥用行业优势地位操纵价格,不串通联合涨价,不通过限制产量或者供应量等方式人为抬高价格。

“想要改变当前中药材上涨的情况需要我是觉得需要政府、药企、医院医生等各方共同的发力,特别是把企业各方的利益诉求都表达出来,由国家医保、药监等部门做好相应的调研,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邓勇说。

也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流通环节层层加码会使得药品价格不断走高,而这一趋势也会让投机者有了高价抛售的动机,使中药产品成为“金融产品”,价格越炒越高,让很多本身对药品暂无需求的人也以为有利可图而去抢购倒卖。“这也意味着,中药材价格企稳并非一方的责任,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