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2023-08-29 17:01:05 - 封面新闻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彭勇

封面新闻记者周翼徐湘东李庆罗石芊

7月23日,56岁的彭勇又一次来到三堆子,此时距离他第一次爬上这片山坡,已经过去了近25年。

1998年8月23日,四川省下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定》,攀枝花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乐山市、雅安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位于攀枝花市银江镇的三堆子,成为了天保工程的“发源地”。

天保工程启动后,当时的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成为“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当年一大批曾经在金沙江、雅砻江上“赶木头”的“赶漂人”,也随之成为“造林人”,彭勇就是其中一员。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如今的三堆子附近金沙江两岸,已是绿意盎然

25年后,彭勇已是长江造林局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盐边森林管护站站长,身份也从“造林人”,变成了“护林人”。再一次来到三堆子,面对眼前大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和山下碧波荡漾的金沙江,彭勇颇为感慨,脱口而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赶漂

上游砍伐木材漂满江面

盐边森林管护站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挂着长江造林局曾经获得的奖状,中间大桌子上,摆放着许多本相册和一些老旧的工具。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上世纪90年代的赶漂场景

“这个是用来钩江上漂着的木头的,要是木头卡在江边石头上,或是需要把木头钩上岸,就用这个工具。”彭勇拿起一把带着钩子的长杆,比划着将木头“赶”回江水中的样子,“所以那时候我们被称为‘赶漂人’。”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上世纪90年代,雅砻江上的赶漂场景

放下长杆,彭勇翻开了一本相册,抽出一张略微泛黄的照片。照片上,金沙江上,密密麻麻地漂浮着上游砍伐的木材。10多名“赶漂人”举着长杆,将横七竖八的木材勾到岸边,木材再顺着旁边的传送带上岸,从这里被运往全国各地。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上世纪90年代,雅砻江上的赶漂场景

上世纪60年代,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攀枝花及上游地区大量木材被采伐。因交通不畅,采伐后的木头只有放在水里,顺着雅砻江、金沙江漂向下游。据统计,当时,攀枝花为国家累计贡献了600万立方米木材。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上世纪90年代,金沙江三堆子附近的赶漂场景

“我那时候也要负责赶漂和收漂。”彭勇回忆说,几乎每天江面上都漂浮着大量顺水而下的木材,金沙江两岸的荒山也是触目惊心。他从相册中抽出2张照片,第一张是江边光秃秃的黄土山坡,第二张拍摄于2000年,同一个地点,山上已经是茂密的树林,林间“长江造林”4个白色大字非常醒目。

种树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创造奇迹

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攀枝花提出,“要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1998年8月,因洪灾泛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禁伐、限伐决定。

彭勇的工作变了,不再伐木、赶漂和收漂,开始扛着树苗上山栽树。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1999年,攀枝花市营林处植树造林青年突击队

1999年6月29日,金沙江畔的三堆子山坡上,一片热闹景象,到处都是攀枝花市雨季万人植树造林大汇战活动的条幅。现场,播放着鼓舞人心的音乐,在提前挖好的坑里,种下了天保工程的第一棵树,覆盖上从山下背来的泥土,再浇灌从山下背上来的水。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1999年,攀枝花市雨季万人植树造林活动现场

彭勇背着干粮,扛着树苗,跟着其他人一起爬上了山坡。从此,他的身份从“赶漂人”变成了“造林人”。

三堆子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十分困难。针对土层薄、砂石多、日照长、水分蒸发量大的恶劣自然条件,当地通过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人工换土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树种、种植剑麻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做树坑保水圈等措施,在干热河谷造林上作出大胆探索与艰难尝试。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植树造林后的三堆子(资料照片)

“当时主要种植新银合欢树和台湾相思树,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干粮、草帽,这‘六件宝’缺一不可,从早上6点多开始,每天要干10多个小时,手上打起的血泡成了厚厚的茧,厚厚的茧子周围又打出一个个血泡。”说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彭勇记忆犹新,“当是一种弥补吧,就想每天多种几棵树,让三堆子从荒山变成青山,创造奇迹。”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三堆子大量种植的合欢树

护林

林区就是“战场”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彭勇在巡护中

7月23日,彭勇带着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天保工程发源地——三堆子,这里已经修建好水泥公路,不再需要手脚并用地爬山了。

路边的台湾相思树已有10多米高,整片山坡绿意葱葱,已看不到过去光秃秃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扎根在这片山坡的成片大树,树影倒映在金沙江,似乎把江水都“染”成了绿色。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彭勇和同事们在巡护

彭勇“荒山变青山”的愿望实现了,但他的任务还在继续。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正式启动实施,彭勇从“造林人”变成了“护林人”。

为详实掌握管辖林区60万亩林地区域特征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彭勇走访了辖区内3个民族乡,20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我们的护林员采取协助当地政府的管理方式,平时就驻扎在管护区。”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流经攀枝花主城区的金沙江段,水清树绿

因干热河谷的独特气候,攀枝花属于全国森林火险高危地区。“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巡护和宣传。”彭勇说,作为护林人,林区就是他们的“战场”。

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0年的天保工程一期,四川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04.81亿元,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8061.73万亩。最近20年,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超过30%,年均减少70平方千米以上。金沙江水的浊度,已由过去超过10000NTU,降至100NTU以内。

从赶漂人到护林人 25年见证中国天保工程“第一林”长成|川流中国·上游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11个字贴在盐边森林管护站大门上方的墙上,彭勇套上一身劳保服走出了大门,目的地依然是林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