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

2024-08-29 02:47:15 - 中国妇女报

如何保障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

如何保障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

如何保障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

    为了防止出现极端价格引发的卖难或断供,破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痼疾,各地应打好应急保障、价格监管、市场调节及种植补贴等一套组合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蔬菜比水果还贵呢!一斤黄瓜要9元。”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北京多家农产品零售及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民众普遍反映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价格上涨明显,涨幅之大也较为少见。8月,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近期数据显示,蔬菜批发的加权平均价为4元/公斤,比上个月上涨37.93%,比去年同期上涨28.21%,本月中旬的价格已达到近5年同期的最高点。

    不仅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如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环渤海地区蔬菜价格也同样出现上涨。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8月22日,重点关注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6.11元/公斤,而两个月前还只有4.33元/公斤,涨幅超过40%。从蔬菜品种来看,主要是西红柿、黄瓜、豆角、小油菜等时令蔬菜出现了大幅涨价。部分菜价上涨甚至已经超过了水果、肉禽蛋奶的涨幅。

    专家表示,蔬菜价格的波动往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未来随着天气的好转和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蔬菜产量预计将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蔬菜价格有望明显回落。

    餐桌上常见菜涨价明显

    一般而言,包括蔬果在内的农产品均属于弱价格弹性的大宗消费,因为是刚需消费,即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不会引发供需强烈变化。但本轮蔬菜价格的飞涨,导致了一些消费市场的“异动”。

    记者走访了永辉超市、盒马鲜生、麦德龙等不同类型的商超,发现5元/斤以下的低价位蔬菜较往常明显减少,但需求量大增,不少消费者驻足在低价菜、打折菜货架前,仔细挑选,而10元/斤以上的菜品,惠顾者则寥寥无几。

    “正常的青菜、茄子卖到八九块钱一斤。通常我们一家子每天的蔬菜支出也就二三十元,现在要五六十元,每月要多花近千元。”有市民向记者表示,以前按“斤”买的蔬菜,现在要精打细算按“个”买,特别打秤的菜如丝瓜、西红柿等仅买几个,不再多囤。

    另一边,蔬菜的上涨也让商户难以应对。“我一大早去批发市场转了一圈,没遇到几样合适的菜品,黄瓜、丝瓜、辣椒等时令菜进价太高,生姜也要10元一斤。有时候只能去本地菜农那里转转,看能不能捡个漏儿。”个体商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做的是社区零售生意,近日明显感觉到“便宜菜”更好卖,但整体上“卖得高、要得少”使零售利润在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菜价上涨也推动了高端蔬菜和线上蔬菜的销量。在盒马鲜生,记者发现有机蔬菜和高原蔬菜价格并未大幅上涨,销量不错,受年轻人青睐。“普通蔬菜也要10元一斤,不如试试看有机蔬菜,价格相差不大,但更健康,口感也更地道。”蒋女士表示,自己一个人开火做饭,菜量要求不大,往往更喜欢一小盒即半斤左右的蔬菜,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有机蔬菜更“划算”。

    不少消费者也纷纷转向线上渠道,如美团优选、淘菜菜、多多买菜等平台。“同样一份丝瓜,农贸市场是八九元一斤,线上六元,罗马生菜、黄瓜等也便宜了两到三元一斤。”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买菜心得,列出具有新鲜、48小时内送达、折扣力度大、免运费等标签特点的平台清单。更有网友支招,“像南瓜、西红柿、毛豆等易储存的蔬菜,可以直接从原产地网购,价格能降到三四元一斤。”

    “本次价格上涨导致的替代性表现很明显,很多消费者选择了便宜且价格相对稳定的菜品,这不仅影响到家庭的支出预算,还可能改变蔬菜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紧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肖文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对于种植户、批发及零售端而言,蔬菜上涨“弊大于利”。“种植户在面对价格上涨时,可能会考虑扩大种植规模,但种子、肥料、灌溉设备等成本的投入可能无法完全被价格上涨所弥补。”肖文补充道。

    同样,运输成本、损耗的上升和市场偏好的下行,使中间商的利润进一步压缩,抵销了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我们赚的就是个辛苦钱,抛开运输、损耗等等各种成本,一斤菜也就赚个几分钱到一毛钱。我报的价格也不能太高,不然别人也不在我这里买,要是损耗大了,没准还要亏钱。”北京新发地某批发商无奈地表示。

    气候变化及次生灾害是主要影响因素

    从历年规律看,蔬菜价格呈季节性波动。七八月份,高温多雨的天气不利于露地蔬菜生长,一般每年这个时候菜价都会转入上行通道。

    为何今年菜价涨幅如此剧烈?极端天气是一大因素。肖文认为,今年7~8月份期间,湖南、山东、四川、安徽等地蔬菜主产区遭遇强降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导致蔬菜生产受损严重,直接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此外,洪涝灾害导致部分菜地被淹,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周期,使得短期内市场供应量减少。

    通常,夏季应是蔬果“低价高量”供应季节,但8月伏天的高温因素会使蔬果生产“青黄不接”,价格“翘尾”。肖文指出,我国长三角、中部地区出现了40℃度以上的极端高温,7月的平均气温达到了历史第二高位,持续的高温酷热使蔬菜生长受限,而夏季也是全国各地蔬果需求量较大时期,农产品的供给端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供需失衡加剧。

    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如收购、运输、储存、加工、批发和零售等,夏季的强降雨、雷暴大风、酷热等极端天气都会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其中非时令菜、非本地菜的冷链物流成本,更是“雨涨价高”。肖文说,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零售端。

    价格何时能回落?

    肖文认为,蔬菜价格的波动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一现象,需要关注天气变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流通环节的成本上升等因素。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会对国内蔬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季节变化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预计蔬菜价格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蔬菜价格的波动往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在8月末后,随着天气的好转和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蔬菜价格将出现季节性回落。”肖文预计到9月中旬,蔬菜产量预计将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市场供应趋于稳定。到10月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露天秋菜大量上市,将进一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蔬菜价格有望明显回落。

    目前,各地已从生产前端到零售末端,多措并举稳住百姓“菜篮子”。上海组织蔬菜生产基地加强田间管理和采收作业,抢种鸡毛菜、米苋等耐高温速生蔬菜;北京协调新发地等主要批发市场进一步拓宽供货渠道,组织大型连锁超市和直营直供企业加大基地直采力度;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为应对高温,加快进货、出货节奏,加强产销衔接、蔬菜集散等方面持续发力;浙江菜篮子“保供基地”进行了及时补种,通过数字化推进防晒高产……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6亿亩,同比增加90万亩,仍处于年内较高水平,稳产保供有基础。

    蔬菜等农产品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农业之基。保民生的答卷要答好,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则是必答题。为了防止出现极端价格引发的卖难或断供,破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痼疾,各地的保障民生供给的举措中,更应针对复杂的市场异动、自然因素做出预判和预防,打好应急保障、价格监管、市场调节及种植补贴等一套组合拳,让居民的“菜篮子”更稳当、更丰富;让农民的“钱袋子”更充实、更有分量。相信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和外部因素的稳定,全国蔬菜价格将顺利企稳回落,持续有力供给。

原标题:如何保障菜篮子里“稳稳的幸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