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

2024-08-29 06:28:18 - 媒体滚动

转自:石家庄日报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

□康敏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性部署,多次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内涵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能够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换发出新的活力、绽放新的光彩。

建设全民参与的制度机制。要坚持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理念。专家、媒体、参观者、志愿者、当地居民都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原则,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址保护,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文化品位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一代城市管理者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群体,引导广大市民热爱城市、珍爱历史遗存,自觉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情感;要将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植入到中小学课程教育中,拓展文化遗产的认知人群,同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潜在的“志愿者”;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播、文学艺术等方面讲述好历史文化故事,通过博物馆、展览等形式开展文化遗产社会教育,让展览走进学校、社区,提升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

将文化遗产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之一,就是增强城市文化认同,引发民众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城市凝聚力。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不应孤立进行,将其搁置在外、隔离起来,而应将文化遗产融入到石家庄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植之于当地人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自觉,通过文化体验与文化互动实现传播与共享、保护与开发。要依托社区旅游,从居民视角呈现历史文化遗产,激发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体性的文化传承,避免碎片式的保护。

探索多元文化遗产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全面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坚持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根据不同的文化遗产特点,建设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种类,具体划分为文化遗产教育模式(以教育设施为导向如学校、培训中心、研究机构等)、文化遗产体验模式(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剧院等文化设施为导向)、文化遗产环境模式(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等。坚持将文化遗产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布局,切实提高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更新。

打造丰富的文化消费场景。文旅消费理念正在朝着重品质、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方向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注重挖掘其深层价值,将传统资源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并以新消费主体能够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展示与传播,打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增加体验活动,创新文化遗产展示方式,让遗产活起来、让文化融进来、让体验乐起来。如建设文创园、集市等现代消费场景,结合文化遗产特征营造文化氛围,打造高品质的文商旅融合空间,提升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

提升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水准。健全文化遗产在城市中的解说引导系统,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阐释、传播,不断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形态,才能让文化在城市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开发一流的文化遗产服务、管理、治理、标准体系,打造系列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丰富文化遗产的展示业态和内容,丰富消费、教育、游憩、娱乐、交流场景,使流量变留量,让文化遗产成为城市聚场。

吸纳和聚拢文化遗产人才和企业。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需要更多的内容、产品和场景。对此,文化人才和企业承担着重要角色。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传统文化被注入了新潮、创新、青春,形成各种文化空间,如文创园区、文化酒店、精品店、小型博物馆等。文化遗产地周边社区应开辟成为新的文化空间,规划、引导、打造石家庄文创园区,引进和培养文创人才,孵化文创企业,为文化人才和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将文化遗产地培育成为文化、艺术、非遗、古典的交融地、聚集地,实现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连接。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