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全会《决定》名词丨什么是基本农作物?

2024-08-29 14:37:23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编者按

为了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有关名词的理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微推出专栏《读懂全会<决定>名词》,结合《决定》配套辅导读本,邀请中央党校各领域学者及专家,对这些名词进行深入阐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基本农作物

名词解释

基本农作物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在国家层面,基本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等基础性、战略性农作物品种。具体到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区位条件等因素,基本农作物还包括具备种植历史、产业优势以及生产生活必备的区域性品种。由于基本农作物直接关系生存安全、国家安全,需要在耕地资源利用上予以优先保障。

——选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决定》原文出处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专家解读

孙生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读懂全会《决定》名词丨什么是基本农作物?

如何理解“基本农作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2001年,农业部发布施行的《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明确了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果树(核桃、板栗等干果除外)、茶树、花卉(野生珍贵花卉除外)、桑树、烟草、中药材、草类、绿肥、食用菌等作物以及橡胶等热带作物,同时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确定为主要农作物。基本农作物是在主要农作物范围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后所提出的,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

在国家层面,基本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等基础性、战略性农作物品种,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一方面,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粮食作物位居基本农作物首位,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单纯强调口粮、谷物等粮食作物的生产供应已无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保障油料、棉花、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等各类农产品有效供给。

具体到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区位条件等因素,基本农作物还包括具备种植历史、产业优势以及生产生活必备的区域性品种。特别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认定了30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89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了洛川苹果、柞水木耳、大同黄花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广的特色农业品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由于基本农作物直接关系生存安全、国家安全,需要在耕地资源利用上予以优先保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提出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此基础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下一步,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学习时报社出品

策划:何忠国

监制:李 莹

责编:李军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