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生产边管控,这地探索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模式

2024-08-29 16:24:16 - 消息动态

转自:中国环境报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传统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以焦化、钢铁等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地下水环境。2021年11月,唐山市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试点城市。3年来,当地探索形成具有唐山特色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区分类、地上地下统筹管理模式,并以焦化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作为试验区建设特色任务,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管理模式。

在全国首次建立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体系

“3年前,迁安宏奥工贸有限公司在自行监测时,发现土壤中萘、苯并[a]芘等指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二类用地筛选值。通过污染溯源,判定为地上物料管道发生跑冒滴漏所致。”河北省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邢国军介绍说,为阻止污染物垂直下渗,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企业利用臭氧、双氧水注射抽提原位修复技术,历时455天完成污染土壤修复,有效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这是唐山市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1年11月,唐山市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试点城市,试验区建设期为2022年—2024年。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工作,随即印发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建设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结合产业结构特点,相继探索了一些开创性、先行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例如,从2012年起超前对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跟踪监测,为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邢国军说。

在试验区建设期间,为精准识别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方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行政区划等,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为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针对不同分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唐山市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成果及管理措施纳入‘三线一单’,形成具有唐山特色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区分类、地上地下统筹管理模式。”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周华介绍说。

完成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统计分析后,唐山市率先探索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在全国首次建立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体系,将唐山市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和不宜开采区等3个一级环境功能区和5个二级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分区内的水质保护要求、环境准入要求、污染源管控要求,实现全市地下水环境分区、分类管理。

为更加精准地掌握地下水污染底数和扩散途径,唐山市积极构建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我们对地下水监测井进行科学评估,筛选出341眼地下水监测井,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三网合一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周华介绍说,唐山市搭建了地下水双源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为10个水源保护区内的监测井、9个区域点位监测井、9个污染源监测井(特征污染物)设置自动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初步探索对污染源特征污染物(六价铬、三氮、氯化物)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完成土壤和地下水双平台构建,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

立足焦化企业特点,探索在产企业地下水环境管理模式

针对焦化行业污染防治任务重的特点,唐山市积极探索焦化行业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控工作。

“自2012年开始,唐山市探索实施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督导企业制定修复管控方案、实施防渗改造等工作,有效遏制了焦化企业地下水污染趋势。”周华介绍说,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后,唐山市将在产焦化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作为试验区建设的特色任务之一,全面开启在产焦化企业地下水环境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

唐山市采用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新型调查和修复方法,通过“微扰动技术”精准识别渗漏点,精细刻画污染羽,指导企业开展防渗检查和防渗改造、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管控。

据介绍,微扰动技术是指在不影响在产企业正常生产、不造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在0.7米以上的浅层表土中,通过快速探测污染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10余种指示指标,判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的调查技术。

唐山市选择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试点,利用微扰动技术进行调查。相比传统的自行监测调查,微扰动技术在识别污染区域方面具有更高灵敏度、更便捷快速、更低成本等优点,有助于精准锁定污染源头。此外,传统技术调查约需4周时间,而利用微扰动技术调查仅需一周,并可节约近7成的调查成本。

经过3年的探索,唐山形成了“政府监督、企业实施,源头管控、降低污染”的焦化行业地下水环境管理模式。

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数据整体可信

在推广应用新型调查技术和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唐山市不断提升重点行业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质量。

通过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和污染隐患排查质量提升方案,唐山市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数据整体可信,监督性检查和自行监测结果的一致性达到99.8%;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的一致性达到100%;自行监测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同时,为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安全,唐山市在试验区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工作,明确水源取水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并根据开采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划定补给区范围。同时,组织开展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环境保护工作。

唐山市在某县级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探索采用监测自然衰减的绿色持续地下水治理技术实施风险管控,形成《唐山市地下水污染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要求》,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3年来,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蹚出了新路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