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记者讲故事 | 新时代 新农民

2024-08-29 17:09:15 - 媒体滚动

一线记者讲故事 | 新时代 新农民

一线记者讲故事 | 新时代 新农民

新时代新农民

河北邢台广播电视台记者魏霖可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河北邢台的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提出了“以人才培养引领乡村振兴”的建议,希望有更多农民能够“持证下田”。这里提到的“证”就是“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您可别小看这个绿本本,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山村——内丘县岗底村正是靠它实现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

二十多年前的岗底村,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而在多年的荒山治理下,现在,全村拥有七千多亩果园,栽种苹果树二十多万棵。

“原本以为这是好日子的开始,可受限于没有专业的种植技术,虽然果农们一年忙到头,但苹果的品相、口感甚至收成,可以说是样样不行,根本卖不上好价钱。”在回忆这段过往的时候,老果农杨增林眼中流露着一丝无助。他说,当时两个孩子一个正在上学,一个刚出生,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可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全家人只能无奈地守着这一棵棵果树勒紧裤腰带,受着穷。

1996年,事情迎来了转机。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来到岗底村开展科教扶贫,办夜校、搞培训、现场示范,他把自己的本事手把手教给了这些眼神中满是渴望的岗底村村民。有了专业的技术,岗底村的果树长势肉眼可见地好转了,村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科学种植带来的好处。时至今日,每每说起李保国教授,岗底村乡亲们提到最多的还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句誓言。

2009年和2010年,邢台农业学校在岗底村先后两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已经清楚种植技术重要性的岗底村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涌入课堂。一时间,夫妻同桌、父子同桌、兄弟同桌成了岗底村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安保山、安建兴父子俩靠着学到的技术,打理的几十亩果园蒸蒸日上。杨增林、霍建平夫妇,在培训结束后还自学考上了大专,现在他们更是中级职称证书的持有者。

在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潮下,岗底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有证好上岗,无证难下田。”村委会更是做出决定:技能培训获得第一名奖励2000元,第二名奖励10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凡是考取技工证书的,以后村里收苹果每斤多给一毛钱。在政策激励下,更多的果农涌入了大中专院校的课堂。

一线记者讲故事 | 新时代 新农民

今年年初,当我再次来到岗底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骄傲地介绍:现在全村215户700多人中,169位村民取得了职称,高级技师5名,技师117名,助理技师47名。岗底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持证下田”的村庄。

曾经卖不出山村的劣质苹果,如今成为我们熟知的知名品牌——富岗苹果,它先后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名果”称号,村民们的年人均收入也由之前每亩不足80元跃升到40000多元。

新时代需要新农民,农民的全面发展更是新时代的要求。认识到这一点的岗底村果农们,也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成立了专门队伍,去帮助其他果树种植县学习专业技术。曾经四处求学的穷困山村,如今成为传播种植技术的领头羊,足迹不仅遍布太行山,更是走出邢台,走到了衡水、承德、张家口,甚至走到了河南省。每到一个地方,帮扶队伍都会留下科学技术的聚宝盆,让科学技术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带动更多的果农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

6月25日,农业农村部致函齐秀敏代表,详细梳理了我国在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引导涉农院校参与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参加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显著成效,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协同联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盛夏时节的岗底村果园里,新农民正在河北农大老师们的带领下学习新知识。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个“新”字正在汇聚亿万新时代新农民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监制:赵永刚

策划:张霰

统筹:胥文燕

编  导:田  梦 王 潇

记 者:魏霖可

摄 像:姚 杰

后 期:吴  昀

视 觉:筵  怡

化 妆:岳晓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