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2024-08-29 15:50:43 - 济南市政府研究室网站

转自:济南发布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苏婷

苏婷: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入谋划,提前布局,多方联动,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本场发布会将围绕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振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立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冬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波。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利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利

马利: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为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近期,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编制了《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济南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面,我就两个文件的出台背景、主要特点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编制背景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基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3家、文化馆13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家,实现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已建成泉城书房53家、泉城文化驿站7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济南新的“文化名片”,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我局牵头编制了《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近期,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了该《规划》,这是济南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首个获批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类专项规划。

(二)主要内容及特点

《规划》分为10个章节,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并做了总体及分级布局,为特色博物馆、新型文化设施、城市书房、文保单位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与保护利用提供了明确指引,同时阐明了近期建设思路与相关保障措施。《规划》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目标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认真落实省、市有关部署要求,聚焦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出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并明确了现代化、品质化、特色化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二是统筹兼顾,优化规划布局。《规划》明确了全市“两轴三带、四核一副、多点”的总体布局。“两轴”是指泉城历史文化轴和城市现代文化展示轴。“三带”是指黄河生态文化带、齐长城历史文化带和胶济铁路文化带。“四核一副”是指老城历史文化核心、西客站西部文化核心、CBD东部文化核心、大桥组团北部文化核心等四个文化主核心,以及莱芜文化副中心。“多点”是指商河、济阳、长清、平阴、章丘、钢城等区县文化中心。另外,《规划》细化了省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分类布局,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配置街镇级、社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大力营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同时,《规划》还合理布局了我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特色鲜明,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将大舜文化、儒家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等融入博物馆建设,规划一批特色场馆,充分展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发展3种新型文化设施集聚区,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突出人文特色,构建便捷性、复合型、品质化、特色化书房体系,分中远期规划一批泉城书房;对重点文保单位分类活化利用进行导引,让宝贵的文物资源更好地讲述济南故事,充分展现济南文化强市风采。

四是多措并举,一张蓝图干到底。将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数据库,对公共文化设施采用边界控制、点位引导、标准控制三种方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前“预控”文化设施用地,对设施建设规模实行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双控”,保证建设规模不减少,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时,明确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主体,将建设标准纳入项目规划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项目推进、设施监督使用等流程程序,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以《规划》为引领,牵头做好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强化配合协作,落实任务举措,推进项目实施,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更加优化,助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

下面,介绍一下《关于推进济南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强力引擎,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办发电〔2023〕1号)、《关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创建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济办发〔2023〕9号)等文件,明确了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任务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消费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市文旅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及特点

《实施方案》围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实施业态升级、文化赋能、设施提升、品牌擦亮、市场主体壮大、乡村人才支撑等“六大行动”,聚焦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新产品业态、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智慧化建设、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和优质市场主体、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等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实施方案》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实施方案》突出政府引导作用,提出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乡村旅游相关配套政策和资源,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加强资金保障、强化乡村旅游用地保障、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等措施,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乡村旅游协调、规范、健康发展的强劲合力。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缺乏个性和特色,游客体验单一,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提出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培育发展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三是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将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消费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提出培育壮大民宿露营、休闲采摘、农事体验、观光度假、康体养生、科普研学等多种业态,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和农业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四是突出示范带动,品牌引领。树一个品牌,兴一域产业,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实施方案》聚焦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提高乡村旅游质量、擦亮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效益、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提出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大力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文旅名镇、旅游度假区、A级旅游景区、“泉城人家”精品民宿,连点成线,以点带面,通过品牌打造引领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明确了目标、路径、重点,提供必要政策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贡献文旅力量。

谢谢大家!

苏婷:

感谢马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凤凰网山东记者: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传统村落历史资源丰富,请问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立彬

闫立彬: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传统村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对促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保护优先、民生为本的原则,着力打造“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积极申报传统村落,打好工作基础。我局会同文旅等部门,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目前,我市24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5个村列入山东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个村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个镇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为全市优秀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打好基础。

二是开展连片示范,探索保护利用路径。成功推荐章丘区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围绕示范区内8个中国传统村落开展了传统建筑修复、古村古巷修缮、基础设施提升、村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村落建设,大力推动文旅研学、精品民宿、生态采摘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了石匣村、朱家峪村、东矾硫村等一批特色传统村落,“古道章丘”集中连片示范区正造炬成阳、渐入佳境。

三是实施传统民居保护,助力乡村旅游。紧紧抓住传统民居试点工作机遇,争取省级试点226套,选择60套传统民居开展市级试点。我们坚持“原态保护”“活态利用”原则,将“修旧如旧”理念贯穿传统民居修缮全过程,同时,按照现代人生活习惯,完善内部使用功能,传统民居成为体验乡村生活、感受自然之美的最佳选择。以莱芜区卧云铺村、章丘区石子口村为代表的传统民居集群,为游客带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乡村旅游体验。

四是坚持规划管控,守护原始风貌。保护规划是实施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依循。我们坚持一个村落一个规划,一个试点一套方案,充分挖掘村落特色,保留村落原有机理,量身打造发展路径,防止“千村一面”。规划编制,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坚持批前公示、批后成果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保护实施,充分依靠村民、传统建筑工匠,采取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最大限度保留村落原始风貌,让游客感受“千年风情”。

五是聚焦文化特色,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我们注重整修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传统生产生活的展示空间。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推进了章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德范芯子、石匣村“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等特色民俗活动活态传承;鼓励章丘朱家峪村、三德范村、钢城区澜头村加强村志家谱、村庄发展资料整理,通过开设村史馆、特色展馆,记录村庄历史变迁,展示特色文化,激活优势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和民俗特色,让游客感受浓浓“历史韵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工作原则,以“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助力”为方法路径,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持续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商报记者: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今年8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4〕18号)中提出“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请问围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市文化和旅游局做了哪些工作?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冬泉

施冬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把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要素保障,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我局牵头,与多部门联动,整合乡村旅游相关配套政策和资源,先后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推动济南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各类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推动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破解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行政审批、用地、交通、资金、人才等瓶颈问题,解除企业后顾之忧,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性。以旅游民宿为例,我们推动建立民宿证照联办机制,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宿业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授牌134家“泉城人家”民宿,客房共计2256间。

二是加强精品示范,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持续培育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景区化村庄等,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样板。截止目前,我局共培育打造全国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5个、旅游民宿集聚区3个、景区化村庄97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接待乡村游客6048.6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9.7%和43.2%,262个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增收,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突出文化赋能,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挖掘利用好乡村文物古迹、非遗、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齐鲁8号风情路”“齐长城一线五村”“齐鲁古道文旅走廊”“女神一号公路”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标志。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民宿露营、休闲采摘、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业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节事活动,2023年组织举办“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活动近50场,其中,章丘区若谷山居露营基地等26个项目入选省文旅厅2023年度“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年活动近40场,推动乡村旅游与音乐表演、地方戏曲等文化表现形式融合发展。

四是推动数智转型,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能。积极引导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接入携程、抖音、“好客山东·云游齐鲁”等在线旅游平台,完善乡村旅游网上销售、预订、交流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服务。依托我局新媒体营销矩阵、省市重点媒体平台,创新应用短视频、直播等数字传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立体化营销推广格局。拓展乡村旅游数字化应用场景,引导开发智慧导游导览、沉浸式演出等乡村智慧文旅项目,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消费新空间、新业态。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部门联动,围绕乡村旅游,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激活内生动力,进一步实现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

新黄河记者: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培育都市休闲农业,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推进措施。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振刚

高振刚: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将其列入《济南市推进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一圈、两廊、两带”发展布局,推动农业农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平阴玫瑰、历城草莓、商河花卉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面积发展到71万亩,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高标准打造泉韵乡居示范片区33个,建成市级田园综合体18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346个、从业人数近10万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强化农业农村基础作用,为全市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一是加快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依托花药渔茶等泉城知名“土特产”,持续壮大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建设商河温泉花卉全国最大数字设施花卉生产基地,巩固平阴全球最大药食同源玫瑰主产区地位,提升长清、莱芜两大传统茶叶种植片区和中药材规范化基地群,全面夯实乡村旅游产业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泉韵乡居示范片区提质增颜。坚持“由表及里、内外结合、连片打造”工作思路,今年将高标准建成市级以上片区10个。全面激活“人、地、房、钱”等资源要素,充分发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片区打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广智能化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多业态融合提标扩面。培育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产业强镇,发展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办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开发更多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路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强化“泉水人家”市域公用品牌领衔作用,开发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和特色手工艺品,培育发展“后备箱经济”。

四是加快推进都市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槐花峪农业生态观光园、花溪谷文化康养综合旅游等70个、总投资134.89亿元的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服务供给和旅游承接能力。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在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晋升上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济南新闻广播记者: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作为济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首个获批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类专项规划,《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和之前的此类规划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波

吴波:

好的,感谢您的提问。本次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与之前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在规划面积和要素方面,有明显不同。《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是在“五级三类”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的,同以往《规划》只涵盖主城区不同,此次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包括所有区县及功能区,规划面积与之前相比明显扩大。同时,规划强调全要素覆盖,规划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二是在规划期限方面,有明显不同。此次规划期限为2023年-2035年,属于中、长远期规划。同以往相比,规划期限明显延长。专项规划纳入了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其他规划之间进行动态衔接,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三是在规划内容方面,有明显不同。本次规划充分借鉴国际国先进城市优秀案例,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科学布局、合理预留规划用地,全要素编制;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一批特色文化设施规划指引,如:特色博物馆规划指引、新型文化设施规划指引、城市书房规划指引以及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指引等,并针对推进儿童友好型设施、青年友好型设施、老年友好型设施等全龄友好型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指引,提高了规划的创新性和指引性;此外规划中还增加了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以上这些都是在之前规划中所没有的。

四是在用地方式方面,有明显不同。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设置,坚持独立占地与“复合建设、盘活存量”相结合。除独立占地之外,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各级各类文化设施采用混合用地方式与商业复合设置;与体育、养老、公园绿地等综合设置。同时,挖潜盘活存量,鼓励利用现有商业、商务存量建筑,规划设置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等等。以上这些是与之前的主要不同之处,谢谢!

苏婷:

公共文化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济南市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会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将不断发展。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和宣传报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