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毅达资本:讲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江苏故事”
自2009年末被首次提出至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多个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阵地。自“十二五”规划以来,三个五年规划的连续提及,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千亿规模国家级母基金积极筹备等信号都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站上新发展高度,将持续引领未来经济与产业发展。
近两年,各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而在此之前,已有一批“先行者”响应国家号召,更早尝试以金融活水润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逐步探索资本赋能形式,直至推动今日主流的基金模式形成。毅达资本便是其中一员。早在2018年,毅达资本便组建江苏疌泉毅达战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疌泉战新基金”),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能源物联网等江苏省力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及中小企业精准赋能。
近期,毅达疌泉战新基金揭开了近六年的“投资答卷”——在毅达资本管理的近百只基金中,疌泉战新基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拥有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而在深入解析这份“答卷”后便可发现,疌泉战新基金在行业布局与投资阶段等方面独具特点,这不仅需要长年深耕江苏的“本土经验”,更离不开毅达资本长期参与战新产业发展所沉淀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实践。
助力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构建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毅达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十年之前。
过去,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支持,通常以专项财政资金无偿拨款的形式体现。但在简单直接的拨款之外,各省也在积极探索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果的方法。
广东省率先以“拨改投”的形式,吹响了政府投资基金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冲锋号”。随后,江苏省积极借鉴广东省先进经验、响应国家加快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开始了战新产业专项资金向投资基金转变的探索之路。也是从那时开始,毅达资本凭借专业的创投能力参与到了资金的投资过程中,并在之后两年时间中,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助力近五十家优质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增强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在随后几年江苏省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拨改投”的进程中,毅达资本始终参与其中,深度链接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脉动。
2015年,《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财政资金“拨改投”进入规范发展的阶段。在政策指导与经济环境的双重推动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偿使用部分)基金化改造,拟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并设立有限合伙制企业,毅达资本也从管理机构候选队伍中脱颖而出。
2018年1月,规模10.91亿元的江苏疌泉毅达战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设立,以更加市场化的股权投资运作模式,开启了对江苏战新产业的精耕细作。
再来看战新基金的发展情况——已投的16个项目中,除了上市定增的三家企业,已有一家企业IPO上市、两家过会待发,六家企业正在IPO辅导及培育,截止目前,已投金额10.6亿元,已分配9.44亿元,DPI已达到基金规模的87%。“战新基金建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助力龙头大企业发展,在江苏‘产业高原’之上塑造更多‘高峰’。从财政专项资金到投资基金,资金配置持续优化、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资本活水’真正流入了发展潜力最大的企业之中,也顺利达成了政策目标、经济效益兼顾的圆满结果。”毅达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尤劲柏总结道。
好成绩只是一方面,战新基金区别于其他基金的投资策略更耐人寻味。
从投资阶段来看,战新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与成熟期企业在总量中占比近70%,这似乎与毅达资本长期以来坚持的“投早、投小”策略不同。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羌先锋介绍,成熟期企业占比较高的现象出于团队想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考虑。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指出了战新产业的不同——与看似同样培育前沿技术、创新突破的未来产业相比,战新产业已经经历了重大技术试错,具有较为明确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羌先锋说,这样的基础对应到企业之上便是拥有比较明确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这往往存在于成熟期的企业,以及探索新发展曲线的上市公司中。
别具匠心的投资策略很多,但并非所有机构都具备实现的能力。
一方面,这需要机构具备挖掘优质项目的专业能力。更早参与江苏战新产业发展的毅达资本用耐心陪伴,以及“行业研究+区域深耕”的模式,打造了更懂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动态、区域禀赋与企业需求的投资团队,也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汇聚大量优质创新项目的平台。
另一方面,需要机构具备筛选优质项目的“火眼金睛”。这在毅达的每一个基金、每一笔投资都有迹可循——持续的行研、深入的尽调、详细的论证、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帮助毅达资本筛选出行业内的“三好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毅达资本为战新基金特别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对基金运作过程严格把关,使投资方向不偏离产业属性,将财政资金真正运用到值得投资的企业中。也正是这样成熟严谨的作风,促成了LP长达十年的信任。
而这样的能力被毅达资本凝聚到战新基金的运作中,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之外,也持续促进着政府投资基金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财政资金形成“投入—扩大效益—退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同时,基金的良好运作也为毅达资本汇聚、培育优质项目与创新资源提供了反向助力,加速形成更优质的“募投管退”循环生态。
深入“毛细血管”改革管理模式,
自内而外激发投后管理澎湃动力
随着基金步入退出期,LP开始将目光放在资金退出的通畅性、可预期性,在当下IPO市场收紧的环境下,这对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毅达战新基金已完成4家企业的退出,团队接下来的重点便放在了高质量完成基金剩余项目的投后管理和退出工作。
在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卞旭东看来,想要做好基金的“募”“管”“退”,关键在于“投”。“募资看项目业绩说话,只有投得好,才有可能创造好业绩;投后管理是帮助‘好苗子’茁壮成长,当这一切做好,退出便水到渠成。”
正如上文所说,毅达战新基金已具备“做好投资”的基础,但面对逐渐加剧的“退出堰塞湖”形势,如何在后续阶段持续提高团队工作质效、同时兼顾LP的回报预期以及现金流需求?
卞旭东认为,当外部环境困难时,机构更要加紧“修炼内功”寻求破局之法。以毅达资本为例,从退出思维到业务模式,团队近年来持续推进从IPO单一退出渠道到多元退出方式的转变。
就像投资很大程度上投的其实是“人”,对于基金管理来说,最终执行的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因此,尽管有了从思维到业务模式的转型路线,如何让转型的意识深入骨髓?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公司组织架构内部的考核管理方式,成为了毅达资本推进投后管理改革的抓手。
过去,以项目业绩为导向的主流考核方式,虽然可以使投后管理的目标有更明确的标准,且具有较强的激励性,但往往容易在一众项目中产生“马太效应”,即造成团队人员更倾向于将精力与更多赋能力度投射到更具发展潜力的少数项目上,长此以往,对被投企业的发展以及投资人的收益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毅达资本及时将过去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以项目退出效率为导向,根据项目管理团队的投后管理和退出效率,以及行业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这样的转变带来的益处十分明显:不盲目追求不确定的收益,而是结合LP预期获取合理回报,重点帮助LP改善现金流和资金安全。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毅达资本团队在投后管理方面的效能——近三年,毅达资本管理的基金向LP共计分配了约150亿元。而这些资金将再次进入各项基金、流入各类高成长性企业,从而促进投资行业和重点产业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这为当下投资行业募资难、退出更难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团队活力,帮助初创的投资机构快速成长。但10岁的毅达接下来要通过这类‘修炼内功’的方式,实现更健康的成长。”卞旭东说。
此外,对于基金投资全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严格管控,则是助力投后管理实现价值升华的关键。
投前功夫深,投后压力小。完善的风控体系是毅达资本深入骨髓的风控文化。投前尽职调查可以帮助机构减少后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但这并不代表团队会疏忽或减少对投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过去投资团队进行投后管理的基础上,毅达资本创新加入了风控部门的深度介入,让投资团队与风控团队共同“贴身服务”,近距离感知被投企业动态。通过形成季度报告、半年报告、全年报告,以及在企业经营、财务表现、资本运作、管理团队、同业比较、协议执行等六个板块全面覆盖,风控团队搭建起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标准化风险管理架构,结合投资团队的赋能服务,最终形成一个成熟、严谨的投后管理体系。“我们会发现,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长青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健全的风控体系和坚定的安全底线。”卞旭东说。
因此,不难理解,毅达资本作为国内体量较大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在面对经济、产业、行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时,却总能展现出灵活性,留下了许多创新发展的样本案例,其天生携带的改革基因与由内而外对创新模式的持续探索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坚守基金赋能产业发展初心,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战新产业升级
无论是专项资金还是产业投资基金,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培育、壮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细看毅达战新基金重点布局的行业——智能制造、新材料、清洁技术,均是工业大省江苏具备良好基础、集群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培育相关企业进一步成熟发展,将有效强化江苏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与龙头效应。
“结合江苏战新产业优势投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团队对省内不同区域的投资环境、政策、产业形成全面的认知。”尤劲柏在谈到战新基金的特点时表示,基金能够做到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发力,一方面源自于团队对产业变迁的及时“把脉”、对投资方向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离不开团队对地方产业政策的深入学习,以及对各地企业的深入摸排、考察。至今,毅达资本战新基金团队已共计走访了2000余家战新产业企业。
以毅达资本光伏产业的投资为例。毅达资本自2000年开始参与新能源领域投资,经过充分的行业研究,团队意识到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新能源的崛起趋势。因此,此后的十年内,毅达资本先后投资了尚德电力、亚玛顿等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投资的每个节点都是提高光伏转化效率,并大幅降低行业成本的优秀企业。
但在2011年后,光伏行业从高成长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的阶段,毅达资本在光伏行业基本进入“只退不投”的阶段。2019年后,随着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平价上网,加剧了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毅达资本重新将目光关注到光伏相关领域中。
在此期间,将太阳能晶硅多线切割技术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美科太阳能于2017年成立,早期专注于大尺寸高效单晶硅片的智能制造。2020年,在感知到光伏平价上网带来的单晶替代多晶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后,美科太阳能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了由多晶铸锭和多晶切片业务向单晶拉棒和单晶切片业务的全面战略转型。
同样拥有对光伏产业变化敏锐的感知,并毅然调整发力方向的共识,让毅达资本与美科太阳能决定携手同行。2021年,毅达战新基金联合中石化资本、正泰新能源领投美科太阳能,协助其完成近10亿元融资。本轮融资帮助美科太阳能快速提升了单晶产品的先进产能,率先抢占了市场机遇。
作为扬中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美科太阳能的转型发展,也有效带动了扬中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昔日的“孤岛”,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太阳岛”。
而在传统环保之都宜兴,毅达战新基金则携手当地企业博砚电子,讲述了国产面板光刻胶崛起的故事。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我国光刻胶对外依赖度高达90%,主要的工艺和技术都被日韩公司垄断。博砚电子通过引进全球首批光刻材料开发专家进行自主研发,率先突破国外40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但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光刻胶产品从研发到量产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
2021年,毅达战新基金为博砚电子投入3000万元,助力其新生产线迅速上马。博砚电子也成为国内面板领域首家实现国产光刻胶量产的企业,其产品几乎覆盖液晶显示面板所有世代线。目前,博砚电子黑色光刻胶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并批量供应京东方、熊猫电子、华星光电等面板龙头企业,已覆盖国内超90%液晶面板产能。
博砚电子不仅填补了国内面板领域光刻胶的“空白”,也逐渐引领起宜兴半导体产业链中重点环节的发展,助力宜兴形成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重要基地。
而在助力区域培强战新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效果之外,毅达战新基金在其他方面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基金投资的16家企业纳税贡献合计超1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4.5万人,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人才吸引力。
结语:
通过将资金精准输送到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同时,在对LP回报负责的基础上,着力放大基金对科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这一切浓缩在毅达战新基金中的发展成效,已有力践行了基金设立的初心和使命。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便能看见,毅达资本“深耕江苏、投资中国、投出科技未来”的愿景也在与战新产业同行的十年间,被勾画出了具象的轮廓。
可以预见,毅达战新基金与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携手迈向的,是一个更具领先优势与创新势能的未来。而在这条道路上,毅达资本“十年磨一剑”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活力,将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强企育链集群、产业研究创新注入充沛动力。
(转自:毅达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