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2023-09-29 16:23:59 - 媒体滚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张恒

国内经济进入趋势性恢复轨道。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开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

虽然在官方表述和民间感受中,近年的就业压力不小,但部分年轻人仍然选择“裸辞”。在B站、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上,裸辞的话题热度持续。豆瓣上的裸辞小组,有27万人加入。

他们为什么选择裸辞?在经历什么?对工作和生活的看待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顶端新闻记者对话了身处上海、成都、香港、郑州四地的4位裸辞年轻人。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因两年待业“空窗期”,211大学工科生求职频繁被拒

柳梦2017年毕业于某211大学的电子专业,曾在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工作三年。裸辞两年多后,她开始找工作。但她发现,重回职场并不容易,由于空窗期太长、已婚未育等原因,她被很多企业拒之门外。

柳梦的第一份工作偏技术岗,2020年底,由于男朋友工作调动,她裸辞一同去了上海。此前她有一份经营猫舍的副业,裸辞后转为主业来做。“当时没有上班时收入高,但是时间自由,也相对轻松。”

但她担心工作断层太久,便考虑以读研的形式回归本专业。2022年的疫情防控期间,柳梦备考了一年。最终,由于成绩没过复试线,她决定投简历重回职场。

“我今年上半年复习了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年中开始投简历。很多企业都说我很合适,工作经验很匹配,但看到我有两年多工作断层,几乎都把我拒了。大多数多拒我的理由空窗期太长、已婚未育。”柳梦对顶端新闻记者说。

目前,柳梦仍处在持续投简历的状态。“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偶尔几个HR打电话,问完也是没有下文了。我投简历也是要求一降再降,从原本1.2w起步的期望薪资,目前降到了8k,而且接受大小周/单休/义务加班。现在也会投很多职能岗(需要了解技术的职能岗),但企业一看到空窗期就直接拒了。”(注:大小周,网络流行词,即为现今部分国内公司的一种休息方式,一个月中单休和双休循环。)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在成都找工作的卢芸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本科日语专业的她今年26岁,毕业后从事品牌推广类岗位。由于对工作不满意,于2023年5月裸辞。辞职后,卢芸开始休息调整,外出旅游、追剧、健身、跳舞。“前三个月都是不着急,招聘软件都没打开过。”

“8月稍微有点急了,开始投简历,但前后面试了10家左右,都没有结果。多数公司会对空窗期5个月比较在意。”卢芸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她遇到的招聘岗位,多是销售、客服等岗位,很多公司是大小周,没有公积金。她意识到今年找工作变得艰难,“之前辞职后最快一周就找到工作了”。

“越来越焦虑,不是很想吃东西,现在是发疯的状态。”卢芸搞不清楚,是自己能力不行,还是就业环境不好。但她不后悔辞职,她认为,焦虑的原因是“有工作做才会没有负罪感”。

柳梦和卢芸的生活费用,都暂时有男友或爱人支持。但她们认为,应该尽快回归岗位,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其实是有点后悔的,裸辞一时爽,重回职场难。女性经济不独立,自己有心理压力。”柳梦说。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裸辞后“考公+申博”,最终跨专业做科研

高成是广东人,毕业于一流985大学的电气专业。他对自己的“裸辞”有着清晰的目标规划,并为之付出了多年高强度付出。

“我是绝对理性的。”高成告诉顶端新闻记者,2017年本科毕业后,他在广州一家国企做产品经理。工作两个月后,他意识到“打工不能改变自己命运”,于是工作一年多,攒下10万元钱后裸辞。辞职前,他失眠了一个多月,但坚定认为自己选择的人生大方向是对的。

2018年,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成为风口。高成决定转换行业,投身人工智能领域。但是所学电气专业与算法、人工智能学科差别较大,需要大量学习。2019年一整年,他做了三件事:一是自学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知识,二是申请相关专业博士,三是备考公务员托底。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时就知道考试的重要性,考不好就得回去种田。尤其是中考、高考,做错两道大题,人生就回不去了。”高成是早熟和清醒的,这让他从小到大的成绩一直数一数二,“论考试,我是职业选手”。

“同时做三件事”的那段时间,他游荡在广州的上社城中村,不断刷题,每周末做家教补贴生活,“都在计划之内,但是比想象中更累”。

终于,2019年末,曙光到来,他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进入某二线城市公务员录取体检环节。与此同时,香港一家高校的博士申请也有了回应。他放弃了公务员体检,选择南下读博。

“这条路是恐怖的,过程很单调。”到香港后,高成的新挑战开始了。他攻读的是算法和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硕博连读5年。面对陌生的领域,他需要不断刷题、考试、写科研论文。“这是我目前干过最困难的事,因为读博士最难的是毕业,我的上一届被退了好几个。”

2022年时,高成自认为已经算比较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了:自己选题、做实验、写代码、发论文都一手搞定,自信按部就班应该能毕业。“回头看,觉得自己选择和执行力都挺强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能顺利转行的朋友不多。”

今年9月,高成中了人生第一篇AI顶会(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的顶级会议),这更让他坚定了自己选择的方向。

“决心和勇气是最重要的,相对于高智商,真正的决心和勇气更难得。”高成认为,普通人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非常困难,选择一个方向后,更需要勇气和坚持。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待业7个月,她学会了在焦虑中保持平和

余曼2020年毕业于郑州某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后,她计划考取传播学研究生,继续深造,然后去高校做老师。

当年的考研人数激增,“卷”出了新高度。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290万、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和474万人。在余曼参加考试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17.7万人。这意味着,超过259万人不会被录取,面临重新找工作的境况。

不幸的是,余曼就是其中之一。考研失利后,她到一家公司做了两个月的策划工作,就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了。“当时我和身边朋友的想法都是,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没有想清楚以后的发展方向。”

对余曼来说,第二份工作也是“试错”的经历。2021年6月,她去到亲戚介绍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做过产品经理等岗位。“挑战很大,我不是外向的人,产品经理需要主动向别人介绍产品、拜访客户,面临完成指标的压力。”

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分开的,如果两者不分开,又看不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考虑辞职。“今年2月辞职的原因是看不到前途,我才二十几岁,没有待下去的必要。”

余曼是1998年生人。“我的想法就是我正常的跟同事搞好关系,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是上一辈的人好像不这么想,他们觉得需要多表现。”

关于裸辞一事,她辞职以后才给家人说。事实上,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没有第一时间对家人提及裸辞一事,余曼认为,家人可能“理解不了我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压力”。在家人的要求下,她也尝试过报考事业单位,但也是为了有一个交代。

“我的焦虑主要来自家里的催促,以及投的简历都没有回复。很长时间不与外界交流,自己都感觉与世界有所脱轨。”余曼买了很多书,她会读《走在人生边上》《明朝那些事儿》《苏东坡传》,也会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路,去博物馆、看演唱会等。

经过两次就业经历,她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希望从事策划宣传工作,并一直在投简历面试。

余曼说,待业的7个月里,她已经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管怎么样,生活总要过下去。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么样?我们和身在沪蓉港郑的他们聊了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