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 100 个最小应急单元

2024-09-29 06:06:03 - 四川日报

“1、3、5”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处置机制

即“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在学校、商城、医院、小区等重点区域设立由安保、网格员、综治巡逻队员、公安民警等组成的应急力量,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突发情况,最小应急单元的成员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快速处置

“我们要求赔偿。”一场医患纠纷在医院门口发生,事态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原来,这是9月22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开展的一场医患纠纷应急处置演练。“事件”发生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1分钟内,医院保卫人员立即上前缓解患者及家属情绪;3分钟内,专职网格员和综治巡逻队员到达现场,协助医院保卫人员疏散人群、互助处置;5分钟内,公安民警到达现场,会同前期力量进行专业调处。

像这样第一时间联动多方力量开展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叫作“1、3、5”(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处置机制。目前,郫都区已建成100个最小应急单元,机制启用以来,各类矛盾纠纷、治安事件下降15%左右。

为啥要建

让紧急情况感知在萌芽状态

“探索建立最小应急单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突发风险或者紧急情况在1到5分钟内被感知、处置。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实现就地自救互救、阻止侵害、降低损失,为专业力量增援处置赢得时间。”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郫都区共辖10个街道(镇),有大量工厂、学校,常住人口142万,其中,流动人口83万。人口结构多元化、矛盾纠纷多样化,对城市风险隐患和突发事件的提前感知与应对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常规处置模式,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即使当事人第一时间拨打报警求助电话,从事发距警方赶到现场,依然会存在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当事人处置不当,事态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另外,在常规处置模式下,辖区内的治安群防力量也没有得到合理运用,不能第一时间介入进行处置。

为此,今年3月,郫都区启动“1、3、5”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处置机制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在学校、商城、医院、小区等重点区域设立由安保、网格员、综治巡逻队员、公安民警等组成的应急力量,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突发情况,最小应急单元的成员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快速处置,力争避免更严重的事态发生。

如何运行

多方力量联动分层级响应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分为3个层级进行响应。”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郫都区郫筒街道的蜀都万达商圈为例,当地街道把该商圈内商户以及商业中心的自有安保力量整合为第一层级,将网格员、综治巡逻队员等力量整合为第二层级,将公安民警整合为第三层级,所有人员按照负责的范围定时对辖区内重点场所进行巡逻。

郫都区郫筒街道政法委员杨川介绍,按照相关制度设计,如有商户或顾客遇到紧急情况、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应急按钮第一时间通知到商业中心的自有安保力量。

1分钟内,自有安保力量将接到消息并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如果事态有升级风险,现场处置人员会将此信息上传到相关治理平台,并将信息推送给当地专职网格员和500米范围以内的综治巡逻队员。3分钟内,专职网格员和综治巡逻队员将会到达现场,协助自有安保力量进行干扰、阻止或者延滞。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大,信息还会被自动推送给1000米范围内的公安民警(巡警)。5分钟内,公安民警将按照治理平台规划的最优路径前往事发地点。民警到达现场后,将会同前期处置人员一起进行专业调处。“这样,事发地附近的安保、网格、综治巡逻等力量都可以快速集中起来,对事件进行处置。”杨川说。

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郫都区还将对最小应急单元内的安保力量和综治巡逻力量进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精准守护群众安全“最后一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