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破灭,最赚钱的地铁亏麻了!

2024-09-29 07:04:24 - 米筐投资

1

一个波及全国的连环反应已经出现。

这几天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消息,全国最挣钱的地铁深圳地铁,竟然出现了亏损。

在大众的认知里,地铁这种庞然大物本身自带公共服务属性,盈利能力向来一般,但还是有一些例外的靓仔,比如深圳地铁。

深铁集团是全国地铁同行仰望的存在,不但盈利还是常年盈利,连续盈利14年。最巅峰的时刻在2019年,一年的净利润就达到116.67亿。

但是这种烈火烹油的局面在今年上半年中道崩殂了。

根据深铁最近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92.99亿元,同比上涨50.95%;归母净利润出现10年来首次亏损,亏损达37.93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营收大幅度上涨,但是利润却出现巨亏,其中暗藏的门道值得所有人警惕。

我们简单拆解一下,深铁的营收主要就靠两把刀,一个是地铁运营,一个是站城一体化(房地产)。

先说地铁运营,很多人看到深铁亏损第一反应就是坐地铁的人少了,持这种观点的人八成没有体会过深圳打工人的辛苦。

事实上,今年深圳地铁今年上半年的表现非常亮眼,给人一种小小的震撼。

2024年上半年,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累计运送乘客14.6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803.74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超17%。

但凡感受过深圳早高峰的朋友,尤其是深圳北、岗厦北这种连打工人的鸡蛋都能挤碎的站点,都不会质疑深圳地铁的客流量会出问题。

每天运送千万级别的客流量,单是这一条就保证了深铁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这里有一个bug,虽然深铁客流量很大,但深铁的运营成本很高,就像上半年,地铁方面起早贪黑运营挣了47.79亿元,结果运营成本一合计,高达60.03亿元。

所以别看深铁上半年,客流量屡创历史新高,但是在主业地铁运营方面和全国大部分同行一样,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这时候,就需要将视线转移到影响深铁生死的另一把绝世神兵。

2

过去这么多年,深铁之所以能够全国最赚钱的地铁公司,主要是靠站城一体化。

当年,深圳地铁在建设之初照抄隔壁港铁的作业搞站城一体化,也就是通过开发地铁沿线站点的房地产和商业项目,以地带铁。

深铁集团就是靠这招地铁沿线盖房子反哺地铁运营,从而覆盖掉轨道建设和地铁运营成本,这一招也迅速成为全国地铁同行争先学习的样本。

最耀眼的时刻是在2020年,这一年深铁地产开发收入高达149.43亿元,而同期的地铁运营收入只有55.74亿元,是深铁营收的绝对大头。

但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大家都有目共睹,深铁的地产业务更无法独善其身,去年站城开发业务的营收只有44.2亿元,甚至破天荒的低于地铁运营收入。

曾经以一己之力为主业地铁运营输血的深铁置业变得无力回天。

再加上站城开发业务本身也需要开发成本,上半年的成本是28.2亿元,这样算下来,地产业务带来的净利润和地铁运营的十几亿亏损基本持平。

​神话破灭,最赚钱的地铁亏麻了!

这还不算完,文章一开头就提到过,深铁上半年亏损高达37.93亿元。

剩下这三十多亿的亏空是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深铁的另一项副业,万科。

遥想2016年,宝万之争如火如荼,热锅上的王老板四处奔走求助无果。

最终,是深圳地铁集团豪掷重金赶走野蛮人,强势收购万科29.38%的股权,成为地产头牌的第一大股东,风头一时无两。

但为了这笔收购,深铁付出的成本是664个小目标,其中有不少还是融资贷款。

在地产昂扬的年代,这种大手笔的投资是可以写入投资教科书的,万科也常年保持高分红的状态,给予深铁充分的投资回报,在年度财报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痕迹。

但如今,地产形势急转,万科的业绩受到巨大冲击,股价对应当初的受让价也已腰斩,由此给深铁带来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根据深铁的半年报,上半年深铁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6.34亿元,2023年同期该收入则为26.36亿元。

这意味着深铁不但不能从这笔巨额副业投资中收获利润,反而需要反向输血,类似的故事这两年已经多次上演。如果再算上资金成本、贷款成本,深铁已经被万某套牢了。

至此,就可以总结一下深铁亏损的原因:地产开发项目收益减少,投资地产收益下降,外加地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三把利剑,足以让曾经纵横捭阖的深铁集团腹背受敌。

3

深圳地铁从盈转损是一件风向标事件,标志着地铁系统靠地产反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地铁可以说是我国城镇化过程的标志性产物,我们每个人也是地铁大扩张时代的获益者,但不可否认地铁也是十足的吞金兽。

一般来说,国内地铁单公里均价成本在7亿元上下,几乎是高铁的两倍,如果再遇到拆迁费用高以及地质环境差的地方,单公里造价甚至可以飙到20亿。

这还只是建设成本,一旦进入落地运营后,再加上日常运营成本、设备检修、设备折旧更新成本,以及融资贷款成本,地铁的成本总额还要加倍提升。

相比居高不下的支出成本,地铁想要赚钱就比较难了。

因为地铁是市政工程自带公共服务属性,票价被严格限定,涨价的原始冲动被无情控制。既然不能提高客单价,地铁公司正常活下去要么靠搞副业反哺,要么靠政府补贴。

媒体曾经对比过29个城市地铁公司去年的经营业绩,明面上来看大部分公司都实现了盈利。

但定睛细看就会发现,29家地铁公司中除了北京地铁一枝独秀保持20亿+的盈利水平外,有24家公司净利润均低于5亿元,另有佛山、沈阳、兰州3家净利润为负值。

如果进一步细看,几乎所有地铁公司能够实现盈利的一个原因是“其他收益”上涨,而这项收益穿透之后就是政府补助。

北京地铁补了253.4亿元、青岛地铁补贴了83.9亿元、重庆地铁补贴了82亿元……

单是去年一年,上述29家地铁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总计就高达千亿之巨。

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说,如果扣除政府的各类补贴,几乎所有城市的地铁都不赚钱,即便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神话破灭,最赚钱的地铁亏麻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地铁公司地产副业的亏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各地争相抢建地铁的一个原始动力在于,地铁这种市政工程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价从而提升地方附加收益。

受此激励,很多城市地铁公司效仿深圳模式搞起地产开发,收储了大量物业。

但是这些地铁公司持有的物业资产,也在本轮地产行情中受到暴击,不仅不复当年贴补主业的勇猛,甚至还需要主业前来救济。

种种原因之下,地铁公司们的困境开始浮出水面。

地铁只是一个缩影,最近还看到一些消息说,很多繁花似锦的文旅上市公司也开始亏损了。

其实仔细盘一下就会发现,不是因为大家不愿意旅游了,而是很多文旅企业都受到旗下置业公司暴雷的拖累。

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链条极长的产业也曾是公认的财富放大器,无论是千万资产级别的地铁公司、文旅公司还是持币入场的普通人,身家资产都或多或少与房产深度绑定。

过去地产的增值掩盖掉发展路上的一切弊病,如今财富放大效应消退,所有人都需要直面时代发展的阵痛了。

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想深入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实力排名吗?想了解你的城市目前发展状况吗?

最新版中国城市发展指数报告,通过对城市经济效率、实力、潜力以及民生状况等多个维度的评估,为您揭示哪些城市是真正的强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