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归传统到创新融合 ——长沙文旅消融合系列评之三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白木
古老的天心阁变身湖南首个光影公园,舞榭歌台、光影声电,惹得游人流连忘返;近百年的工业遗产长沙油脂厂化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新地标;长沙文教重镇西文庙坪片区成为闹市中“清雅淡远”的桃花源。从回归传统到创新融合,长沙认真答好“两个融合”命题。
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文字记录,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工业遗产、戏曲等都能涵盖其中。可这些历史毕竟是“死”的,只有让其“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实践证明,“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就是盘活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不二法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旅游业态也在发生改变。倘若供给端的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便很难提起游客的兴致来。而科技的进步为文化旅游增添了新元素,创造了很多新玩法、新场景,能够很好满足大家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比如,提质升级的天心阁运用现代投影技术,对长沙弹词、传统湘剧进行再创作,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湖南博物院的VR(虚拟现实)技术,可让游客穿越千载、神交古人。这些都是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鲜活例子。
传统是根基,创新是灵魂。前者提供了文旅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后者赋予文旅新的生命力和前进的动力。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各地文旅有经验也有教训。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复原大唐夜景,“复活”李白、房玄龄、杜如晦等名人,使其走上街头与游客亲密互动,通过网络二次传播,遂成热门景区。反之,有的地方不注意保护古建筑,却热衷大兴仿古建筑,空有其表、千篇一律,因为缺乏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所以对游客没有什么吸引力,沦为了无人问津的烂尾景区。
近年来,长沙文旅为何总是那么活力满满呢?一个重要答案,就是从回归传统到创新融合,既强调历史感,又大胆追求时代感。由于不断推陈出新,国内外游客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故地重游,每次都能看到新的风景,每次都会有新的体验。层出不穷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连土生土长的长沙人都不一定得窥全貌。这好比挠到了人的痒处,不怕你不乐,还让你欲罢不能。
国庆黄金周即将开启,根据美团数据,长沙预计游客规模排名全国第六。为迎接四海宾客,长沙趁着本届旅发大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意纷呈的活动。秋日的长沙,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处处有美景,时时可游玩。来长沙,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