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2024-09-29 11:15:24 - 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刘润)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你身边最不容易约出来的朋友,是做什么的?最容易约出来的,又是做什么的呢?

我想。有一个答案,我说出来,应该挺难被反驳的:销售。

你说他忙吧,他也很自由。你说他自由吧,他的空闲时间其实很有限。

白天,要拜访客户。晚上,有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偶尔不用陪客户了,也得准备资料、写方案,或者给经理写永远没有尽头的销售报告。

但是,都这么辛苦了,事情还是不好做。

好不容易客户回应了,把你叫去交流需求和方案。

你们交流得挺好,可一报价,客户不疼了,觉得自己能搞定,再忍忍。

结果过三个月,又出问题了,他又疼了。把你叫来又聊,方案又改。

改完之后,一报价,他说我再忍忍。就是不签单。

以前6个月能搞定,现在要9个月。客户决策的难度和压力,都在变得越来越大。

怎么办?怎么办?凭第六感吗?

前段时间,刘润读书会直播间请来了一位25年经验的销售老将,夏凯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书《信任五环》和《赢单九问》。

夏凯老师是谁?他有两个身份。

一个,是销售顾问。

他是和越网络科技董事长兼CEO,销售罗盘创始人。他曾在清北复交总裁班授课,长期担任电信运营商、中石油、中粮贸易、中电太极、中电海康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外脑或顾问,为他们提供销售咨询服务。

教课的?做咨询的?光说不练假把式。

这你就大大误解了夏老师。

夏老师另一个身份,是销售高手。

他本人,就是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从市到省区,到大区,再到整个集团。20年前,国产软件系统第一套千万级别大单,是他拿下的。

夏老师在我们这直播到晚上十一点,第二天一早,还有两位客户要去见。

听完直播,我的核心感受,是他说的一句话:

每一个赢的单子都有规律,每一个丢的单子在过程中一定有端倪。

在销售中,“好的陌拜是成功的一半”。

直播里,夏老师从预约,到开场,再到沟通,手把手分享了许多关于销售陌拜的干货——

1)预约:调频、建立预期、课前作业

2)开场:立人设、可靠感、专业度

3)沟通:先易后难、精准理解、专业建议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那就按照国际惯例,从一个陌拜故事开始吧。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这天,雨很大。

你站在雨里。水顺着刘海,流进眼睛。你还是一眨不眨地,盯着不远处的门廊。

时间回到昨晚。

整理完销售报告,你叹了口气。这个月不剩几天了。业绩,遥遥无期。

于是,你给潜在客户李主任发消息:李主任您好,我是xx集团的小张,请问您明天在办公室吗?

没有回复。

你鼓起勇气拨打电话。电话占线。

你捏着手机等了一夜。寂静无声。

时间拨到5分钟前。

虽然李主任没有回复,但你做过功课,他早上8点到10点都在办公室。

于是,你直接来堵门了。

你敲门进屋,双手递去精心整理一宿的资料。主任眼都不抬。

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你很紧张,但也逼着自己开口:您好,我是......我们公司这条线是做得最厉害的......

你话还没说完,被他骤然打断。你的手轻微颤抖。因为,你看见他指着门外,意思是喊你出去。

要不,今天算了吧?可是,你脑海里蹦出妻儿的笑脸,父母的担忧......

出门后,你不知不觉已经站在了雨里。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固执地觉得,不应该就这样离开。

你想要再试一次。

5分钟后,资料砸向你。资料挺厚的,砸在胸前,真的挺疼的。

这大概,是20多年前,许多老销售人进行陌拜的回忆。

夏老师说,25年一路走来,再回过头看年轻时候,真的是靠勇气、靠胆量、靠坚韧往前冲。又因为不得要领,经常处于用头去撞墙和撞门的状态。

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了,虽然你能联系到客户的方式在增加,但你要面对的挑战还是一样的,甚至更大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今年以来,生意不好做,客户KA化。

KA,KeyAccount,关键客户。

什么是KA化?

意思是,你的长尾客户、中小客户在急剧减少,需求越来越向头部关键大客户聚焦。

以前客户为了花钱而花钱的很多采购活动,现在几乎全部砍掉了。客户对于成本的支出,控制得极严。

于是,你不得不去开拓关键大客户,开始陌拜。

可是,大客户,不止你在盯,你的竞争对手也在盯。你去拜访前,发10个、100个消息,他们都不见得会回复。

怎么办?

夏老师分享了个真实案例。

在四川,他有家客户公司,跟各个地市的科技部门合作。客户公司做了很多服务产品,给科技型企业赋能,其中不乏一些大的上市公司。

他们拓展大客户的时候,发预约短信,短信内容很简短。

发10条,对方回复1条。

10%。这在同行里,算是不错的回复率了。

但是夏老师觉得远远不够。

他接手的时候,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分析客户政策、客户今年重点考核的要求是什么、客户的环境变化是什么、有哪些客户可能会遗漏的点需要关注......

盘完整条逻辑,重新写预约理由,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抠。

抠什么呢?动机。

做销售,你的起心动念,是让客户愿意花钱,是让自己把东西卖出去。

但是客户,凭什么见你?凭什么把钱给你?

你动机暴露太明显。客户都很聪明。一看,你就是要来找我卖东西,自然避之不及。

夏老师说,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的对立关系,而应该是“肩并肩”的合作关系。

打电话。堵门。就是“面对面”。

因为你丝毫没有考虑客户是什么体验,客户是什么感受。

你只想着自己缺订单。而打电话、堵门,对你而言最方便。

但是客户很忙。

每天要开会、要管理下属,他的客户和供应商也在找他,他的压力也很大。

请问。为什么他非得为了你,把这么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推掉,和你见面呢?

除非你的预约理由,冲击到了客户最关心的事情。

从而,见你,变成了他的重要又紧急事件。

所以,你得揣摩客户眼中的“有效约见理由”,去盘客户的问题。

你来,是帮助他解决眼下重要问题的。

中国有句古话,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在同时,你也得把自己的诉求一并坦荡荡地说明白,客户才不会对你的动机本能地反感。

这才是“肩并肩”,这才会有可能是双赢。

所以,在夏老师的打磨下,客户公司销售小伙伴都要脱掉一层皮地去思考、编辑,才把短信发出去。

预约命中率,从10%提到了50%。

一个有效的约见理由,应该是有逻辑、有思考的。

更具体一点,如果回到小张的例子,在拜访之前的那晚,他可以这样编辑信息:

李主任,我们关注到最近咱们正在……【变化】,希望就……方面与您做一次交流【主要目的】,主要了解目前……的情况,听听您对……有什么考虑和安排,然后讨论要加强的方面【过程,先了解后探讨】,以便协助您更好地推进开展相关工作,也提高我们对业务和情况的了解【对双方的好处】,时间想定在周三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半在您办公室【时间地点】,您看可以吗?

有段时间,夏老师的客户公司有个半年都没搞定的科技局科长,一直没回消息。这次,对方竟然回复了:“我在休假,回去见面聊。”

夏老师说,当时负责发短信的那哥们儿,是蹦着到他面前,高兴地说:夏老师,客户终于回我信了!

你全身心思考对方的处境、诉求、想法的时候,对方一定是有感觉的。

虽然发了一屏幕的消息,但是文字有没有用心,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销售不是面对面,而是肩并肩”有点感觉了?

有效预约客户,是一切的基础。

有时候,准备工作做足了,后面就都自然而然发生了。

那么,关于预约,我们再挖深一点。

你可以先了解3个关键词:调频。建立预期。课前作业。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预约:调频、建立预期、课前作业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怎么来理解这3个词呢?

举一个生活的例子。

比如,你了解到一个女生,想找一个男朋友。

你上来对她说,你要找男朋友吗?我给你介绍好不好?

她会觉得你很冒犯,不想搭理。她为什么要你推荐?

你们现在,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但如果,你搜集了女生的喜好,比如年龄、环境、家庭,未来对男生会有怎样的诉求。

你先跟她聊聊:如果有这样一个男生,她想不想认识?她是想感受一下谈恋爱的感觉,还是奔着结婚去的呢?

哦,原来她只是想有个帅哥陪着看电影。这才是真需求。

这是做了课前作业。

然后,你认识的人里,有合适的。你还去调研了这个男生是怎么想的,回来和这个女生说了。

这是建立了预期。

在销售场景里也是一样。

很多客户,只有压力,没有想法。有想法,没有方案。有方案,又在顾虑实施的效果。

需要你来帮他挖出来。

当他了解到,你是完全明白他的问题,想帮他解决,且有能力解决的——

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见你。

这时候,你们才在一个频道上。

打开麦克风,你就会听见他说:天啊,你怎么才出现。

所以。调频。建立预期。课前作业。

再拿夏老师作为销售高手的身份,做了四年的高校市场,给你举个例子吧。

当年,夏老师在为国内一些大学和高职,做专业改革。改革的,主要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课程。

有次,有个公司的上海分公司老总,找到夏老师,想要去和一个二级学院的院长谈课程合作。

夏老师开口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客户为什么要见我们吗?

分公司老总一愣,应该知道吧?因为老师和主任都跟院长汇报过了。

夏老师一下子就明白,其实功课是不足的。

夏老师说,在陌拜之前,有几个问题,你自己一定要关起门想明白。

什么问题呢?

第一个,你为什么拜访客户?

这不难想。销售有100个理由去见客户。因为,我们要把东西卖出去,我们需要挣钱。

第二个问题才更关键。请问,客户为什么同意见你?

难道是因为客户每天没事干,全心全意就为了让你挣钱吗?逻辑不通。

客户收到你的消息,是不是会这么想——

万一,万一自己鬼使神差同意了,销售过来之后,一定就会粘着他。

销售肯定会推销,一个劲介绍自己公司多么厉害,然后象征性地问他需求。问完,就会跟他说,有产品,买不买,快多买点。

夏老师说了句好精辟的话:客户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见你这个骚扰者呢?

不见。没空。一个字都不想回。

客户花时间精力见你,一定是因为,存在一个,比见你的压力更大的事情。

不跟你在一起,这个事情会变得更麻烦。他才会选择,立刻见你。

于是,夏老师当天就拉着老总,在火车站的肯德基里面,给院长编了一个预约消息:

尊敬的某某院长您好,我是某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谁谁谁。

我跟集团的夏总将于明天去拜访您,重点就......这些事情与您汇报做交流。

同时,我们将就......这些点,请教咱们学院的情况和您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探讨交流一下,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的配合和支撑您的工作,可以针对性地分享和汇报我们的经验,协助咱们把项目更顺利的推进。

那明天上午十点我们到咱们学院,与您见面,您看可以吗?

现在,请你跳进院长的鞋子。想一想,他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潜意识在想什么?

他会想,他们要来学院做什么?到时候他们来了,我要问他们什么?

哪些点我需要他们帮我解决?解决了之后,我会怎样?是绩效评分更好,还是可以帮助我推行我想推的营销课程?接下来我需要他们怎么配合?

这些,客户都是会去思考的。

过了半小时,院长回复了三个字:见面谈。

所以,拜访前,要建立客户预期,给自己和对方调频。这是对客户的认知管理。

做好了这些前期准备,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

现在,进度条就切到,第二天和院长见面。

夏老师一行人,穿正装,递名片,刚开口说“院长您好......”

院长“啪”地就把名片拿过来了,咚咚咚给他们每个人一瓶水,开门见山:“来吧,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

“我们学院和项目的背景是怎样......然后接下来我认为就四个问题,你们能不能解决?”

夏老师他们都不用开场,也不用自我介绍。还没提问,客户自己就开始进入主题,开始讨论方案了。

两方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交流,院长关心的问题都得到清晰展现和解决,比如实验室利用率、教学质量评估、没有社会经验的老师是否能教课等等。

然后夏老师团队,就开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谈了2个多小时。

后来的效果超预期地好。

别的销售,拜访基本上就是10-15分钟,匆匆结束。而夏老师,一般都是2-3个小时。

夏老师提到,他曾经靠着4次拜访,签下了680万的案子。客户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抱着很厚的材料,亲自来夏老师的公司交流。

交流什么呢?客户抱着他的报表、人员名单、业绩考核制度,跟夏老师说:“我们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我们材料都准备好了,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二流的销售,靠韧性。一流的销售,靠吸引。

调频。建立预期。课前作业。

明白了。

院长的故事,属于比较超预期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说,预约之后,还是需要做好开场准备的。

请问,到时候你会怎么开场?

我们接着说。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开场:立人设、可靠感、专业度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你好不容易约见了对面的副总,到了对方办公室。交换名片,寒暄几句后,空气突然安静了。

你看着副总,副总看着你,两人都在等对方开场,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好吧。你努力打破沉默,问了几个准备过的问题,却发现副总有些顾左右而言他。

怎么办?怎么开场才能让对话有效?

关于开场,夏老师总结了三个关键词:立人设、可靠感、专业度。

你是否是一个会让客户觉得安全的人?

想象一下,河蚌。

溪流湍急,你对着河蚌附近扔一颗石子,它一定紧闭蚌壳。但如果你假装走远,不发出声音,你会看到河蚌自己缓缓打开,露出蚌肉。

因为它感到安全。它才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展现出来。

如果你就是一个销售的人设,对方会一直默认你只是想卖东西,并不值得交流。甚至,告诉你太多信息,还要担心你会不会带着他的信息给到竞争对手。

开场,不是为了表现你多么客气有礼貌,也绝不是尽快展现你的销售动机,而是拉近你和对方的心理距离。

如果客户惴惴不安地和你聊,你们彼此都会看不清路在哪里。

就像夏老师在《信任五环》里举的例子。你如果一上来,就介绍你是XYZ公司的,专门做信息化的,紧接着就问对方,是不是想上一套管理系统。

客户是什么感受呢?

本来见一个陌生人,就本能会有顾虑和防备。你一上来就开始露出狐狸尾巴,客户会想:“看吧,来卖管理系统的。浪费我时间。”

第一个关键词,叫“立人设”,其实就是说,你在客户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自我介绍,就是开始“立人设”了。

你是谁,你有什么经验,做什么的,做过多久,为哪些客户服务过。这些都是基本要交代的元素。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是,这些内容,尽量从客户关注的内容出发。

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跟客户相关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能激发客户对你的兴趣,会对你感到好奇:“有没有可能我们之前见过?”从而降低对你的防备。

接着,是第二个关键词,“可靠感”,要展现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比如,你是否和客户做过同类岗位?是否有熟人引荐?

或者,同个行业里,你们在业务上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而你曾经解决过类似的问题。这就会让客户觉得,对面的不是很外行,跟你交流可能对他会有实质上的帮助。

他会暂时看淡你作为销售的动机,转而把精力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才会愿意一起探讨更多信息。

第三个关键词,是“专业度”。

除了绿色无公害之外,如果你还能做到“有机”,也就是有营养。

你对产品和服务了解得够细致,是个“专业度”很高的人。那么客户对你的信任,会更快建立起来。

夏老师在《信任五环》的书里,详细地给了具体的话术,分享给你作参考:

“赵总你好,我是张三,在UVW公司工作八年,一直从事冶金行业物流方面的管理流程咨询。

我在去年冶金行业年会上见过您。××钢铁公司的田总建议我和您联系。

因为钢铁行业的铁矿粉和煤属于散装物料,连续进出,采购过程中计量、质检、结算等流程非常复杂,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经常发生一些损失。

我们和田总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田总很满意,所以他推荐我和您联系。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也感兴趣?”

这样的介绍,很长。

所以,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方的表情。观察客户的反应,不用着急一次性说完。

夏老师还说,要评估客户关系。

当时,他有个学员被客户吐槽说:你今天是不是有病,吃错药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学员已经跟客户特别熟了,但是他给客户说:“尊敬的李主任您好......”

然后客户很无语,说今天你咋了?

别忘了评估客户关系,切记“交浅不言深,交深不言浅。”

尤其是第一次陌生拜访,不是为了挖需求,不是为了赢得信任和共识,而是建立客户对你的定位和人设的感知,理解你的专业度。

好了。立人设。可靠度。专业度。

现在,见面了,开场了。接下来,怎么沟通,才能让事情有效推进呢?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沟通:先易后难、精准理解、专业建议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夏老师总结的三个关键词是:先易后难、精准理解、专业建议。

一个一个说。

首先,什么是“先易后难”?

有的销售见客户,一剑封喉,上来去问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多难呢?相当于你在质问客户,做事的内在动机是什么。

他现在还不信任你,甚至,他自己都没弄明白,你让他怎么回答你的问题呢?

那什么是“易”?客户关注,或者客户知道答案的问题,就是容易的。

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也表明了一种姿态。你尊重客户,你关心客户,而且,你不会让他下不来台,他能答。

其次,为什么“精准理解”这么重要呢?

很多人以为,销售就是要多说话。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你去买护肤品,刚踏进店门,柜姐就开始自顾自介绍个不停。

你是会感谢她的主动,还是会反感她无意中透露出的“胁迫”?

她都不了解你想要买怎样的护肤品,她说的话,只是源于她销售的目的。

推销之所以让人排斥,是因为,这样做,会让客户觉得你在试图控制他,在忽视他的选择权。

同样的,当我们去见客户,只说自己的兴趣点,没有说到对方的兴趣点,对方就没理由继续听你说。

好的销售,倾听是大于倾诉的。

夏老师在书里提到,有份调查显示——

销售和客户见面的一小时里,有一半的时间,是销售在介绍自己的公司和方案。

销售强调自己的优势又用掉8分钟,销售抓着客户提问又花掉9分钟。

而客户呢?客户说话的时间,只有12分钟。

销售。客户。

80%。20%。

甚至,在客户说话的20%时间里,销售可能还在走神,回味自己说得多么精彩。

有句话很精辟:“人们喜欢购买,但是讨厌被推销。”

客户的概念和想法还没有清晰传达给我们,那我们给的方案,也大概率是无效的。

第三个关键词,是“专业建议”。

客户之所以需要你,是希望你解决问题的。

所以当你给出建议的时候,一定是基于深度理解,把客户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想到了,能把客户的压力扛下来的。

好了。三个关于沟通的关键词讲完了。

预约。开场。沟通。

走到这一步,基本上最头疼的陌拜就解决了。

之后,还需要有更加深入的沟通,比如呈现你的优势、获得客户的承诺、总结评估客户等等。

夏老师把每个环节最核心的心法,总结成了5字口诀:色、受、想、行、识。

什么意思呢?

销售不应该是“面对面”,而应该是“肩并肩”

预判客户的预判,验证你的预判

提问。为什么在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容易出岔子,让客户瞬间下头?

因为很多时候,你在见客户的心理预备上,是“不积极”的。

夏老师说,其实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还挺害怕见客户公司董事长、见高层的。

别说怎么琢磨把客户约出来了,内心都很抗拒去做这件事。

就算见了,对方皱着眉闭着嘴,光听你一个人在汇报。他越不说话,你心就越慌。

抗拒,就更难做好。

这个卡点什么时候破的呢?

当你心中有个完整的“销售地图”的时候,你才明白自己的方位,还能预判客户的方位。

你想。你去拜访客户高层,你和对方,到底谁的压力更大,你想过吗?

是对方。

如果客户的项目黄了,对于你而言,大不了这个单子不在了。

但是对于他来说,企业可能就靠着这个项目转型了。他做不好,他的时间浪费了,他的绩效会受影响,他的公司经营利润会有巨大的损失。

夏老师说,当他把这张销售地图画出来,他顿悟了一件事:客户比你想象的,还需要你。

这张“销售地图”是什么呢?

五个字来提炼:色,受,想,行,识。

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色”,是“外在的变化”。

很多大单,是诞生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的。

你想。如果一切不变,在这个信息获取很容易的时代,客户为什么需要你?他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

当客户身边出现变化,他就需要迅速调用资源,来应对变化。

想想看,你的客户周围是否有变化存在?

比如,他的市场里有什么动向,客户结构有没有变化,成本结构是不是在改动。

就像是一个人,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变化,他的消费诉求也会变。生病了要吃药,体弱要健身。这就对应着具体的消费变化。

他的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对应着大量消费习惯的转型。比如生小孩了,家里来老人住了,生活习惯、经济实力,就都在变化中。

客户公司的变化,也一样会牵动采购需求的转型。

而你,是否了解清楚了他外在的变化呢?

第二个是“受”,意思是“客户会感受到什么变化”。

环境变了,是事实。但是客户是否感受到这个事实,最后的决策也会不一样。

比如,客户会因为什么原因要买车?

他的家庭从两人变成了三人、单位变远了、坐骑不符合自己身份了......他会意识到自己需要一辆车吗?

事实在那里,但是只有刺激到客户的神经,他才想要去买。

但是,当他意识到了,他会马上买吗?

他可能还要去看看性价比,去做做攻略。

这就叫做“想”。

第三个是“想”,客户会有一个形成标准的过程。

比如,客户说想要降低生产成本,那么一定是有事实刺激他想要降成本,这是“色”和“受”。

接着他会想,那怎么降成本?降多少?降到什么程度?

这就需要“想”,是形成一个思路、方案、想法和标准的过程。

第四个是“行”,想好后,接下来就是行动了。

比如,我现在去4S店试驾。

这就是把前面的三步,付诸行动。

最后一个是“识”,就是“愿景”。

什么意思呢?

最后客户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和效果,他的理想场景和目标是怎样的?

你描绘给他看。

所以你的客户,并不是说上来没有需求。

夏老师分享了他四次见客户,拿下680万单子的一次咨询。

第一次,跟客户谈行业趋势变化和战略(色+受)。

第二次,谈落实战略的举措方法方案(想)。

第三次,谈组织能力,资源怎么配,行为怎么设计(行)。

第四次,谈达到什么效果,投资回报率怎么样(识)。

你发现了吗?每一次,都卡到了关键节点,色受想行识。

如果没有这样的节奏,客户没有感受、没有想法、没有形成标准的时候——

你想要推动客户,让客户签单。客户凭什么要顺从呢?

所以,色受想行识,本质上是“预判客户的预判”,见面后“验证你的预判”的过程。

不过,说了这么多。到最后,夏老师还分享了一个很关键的感受。

前期,你需要磨炼技巧。但销售到最后,需要忘掉技巧,谈心法。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直播的时候,有位朋友问了一个挺棘手的问题:客户已经用了竞争对手的产品,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夏老师用“离婚”举了个例子,很形象。

请问,什么样的家庭会离婚?

结了婚才会离婚。

因为结婚了,两个人组建了家庭,才会开始出现问题。

那么,客户用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就像是“结了婚”。

那什么时候客户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不满呢?用了才会不满。

你相信客户用竞争对手的产品,一定会100%满意吗?每个部门,每个人,对每个功能都满意,可能吗?

那么,你就可以去“竞争对手使用满意度最低”的环节,去建立自己的支持者。

而且,丢单,都不要丢客户。

夏老师分享了个故事。

北方大省的一个国企,当时好几个人去竞争,大家给的方案差不多,投标也差不多。

夏老师评估,国企大概率会选择其他的企业,他们可能没什么希望了。

但是,当天晚上回去,还是拉着团队,给客户写了8页纸的材料。

他们把客户需要规避的风险,从组织流程机制到系统工具人员考核,都列了出来。同时还整理了其他几个企业的方案。

您不选择我们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还是给您做了个预案。根据我们的分析,可能谁谁谁的那个方案,是对您最合适的。

8页纸,追回了一个80万的单。

第二天下午,夏老师团队都要走了,对方商务追上来,说还是想跟夏老师他们合作。

夏老师说,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女孩,要跟别人结婚了。

你去叮嘱她的现任,女孩的饮食习惯如何,你怎么做她才会开心......

你满心眼想的,是“如何让女孩幸福”,甚至你是否拥有,都没有关系。

在商场上也是一样。

当你满心满眼真心为客户着想的时候,你付出了行动和计划,客户都是会感受到的。

所以,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销售,那就记住“色受想行识”。

遇到任何难题,都和客户肩并肩,全然为对方着想。

客户就算这次没有选你,但是你在他心中的位置,就不一样了。以后有机会合作,会第一个想起来你。

有这样的理念驱动,百万级别的项目,夏老师基本上3次线上、1次线下,就能签下来。

不光是他亲自去到客户那里,很多时候,是客户专程坐飞机来找他。

做销售,其实就是做人。

就像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在博客里写的那样:“所有伟大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销售工作。”

感谢夏凯老师。

接下来,好好修炼销售能力。

接下来,拿下大单。

祝福。

10月26日下午14:00,请允许我,与你一一分享。

10月26日下午14:00,就让我们,年度演讲再见吧!

*文章为夏凯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信任五环》、《赢单九问》,夏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