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玩不转,迪安诊断向泰格医药“卖子”谋变

2024-09-29 19:15:59 - 北京商报

过去十年,CRO(临床研究实验室服务)行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主营业务为医学诊断的迪安诊断(300244)也尝试入局分一杯羹。2016年,迪安诊断与CRO龙头企业泰格医药(300347)合资成立了上海观合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合医药”)。2022年,迪安诊断还欲分拆观合医药上市。不过,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迪安诊断CRO业务发展遇阻,观合医药分拆上市的事项也不了了之。在此背景下,迪安诊断如今拟将观合医药的控股权转让给关联方泰格医药。此外,迪安诊断目前的业绩也并不理想,公司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逾八成。

CRO玩不转,迪安诊断向泰格医药“卖子”谋变

拟出售观合医药控股权

迪安诊断最新公告显示,9月26日,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瀛凯分别与泰格医药就观合医药、诸暨观鹤、诸暨观荷、诸暨观合的股权或财产份额转让事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及《财产份额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及苏州瀛凯拟以现金方式向泰格医药转让其直接或间接所持观合医药合计40.565%股权,转让价格合计为1.4亿元。

其中,诸暨观鹤、诸暨观荷、诸暨观合系观合医药的员工持股平台。具体来看,迪安诊断拟以现金方式向泰格医药转让公司所持观合医药35.83%股权、诸暨观鹤5.22%财产份额、诸暨观荷4.89%财产份额、诸暨观合2.55%财产份额以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瀛凯持有的观合医药3.69%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泰格医药为迪安诊断董事叶小平实际控制并担任董事长的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观合医药不再纳入迪安诊断合并报表范围,将成为泰格医药子公司。本次交易预计为迪安诊断带来4700万元的处置收益,将对公司2024年净利润产生正面影响。 

在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看来,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因为关联交易往往涉及到公司内部的关系网络,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平性受到质疑等问题,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观合医药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11亿元、7300.09万元;对应实现的净利润约为2797.3万元、590.82万元;净资产分别为2.34亿元、2.37亿元。以6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观合医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4.02亿元。 

迪安诊断表示,本次交易的最终定价系在参考观合医药评估值的基础上,结合1—6月观合医药业绩情况以及评估基准日后实施的现金分红情况,经交易各方友好协商确定,交易定价合理,不存在显失公允及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曾筹划分拆观合医药上市

据了解,观合医药于2016年由迪安诊断与泰格医药共同孵化设立,是一家专注于CRO业务的公司,自设立之初就独立承担CRO业务并独立进行会计核算。

观合医药设立之时,正是CRO业务蓬勃发展之际。迪安诊断投资旨在通过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打造一个从临床中心实验室测试分析到病患诊断检验服务的临床诊断一体化服务平台。受益于行业发展,观合医药发展迅速,2022年10月,迪安诊断更是筹划分拆观合医药上市。

迪安诊断彼时公告显示,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布局,结合观合医药的业务发展现状,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分拆观合医药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迪安诊断曾表示,分拆观合医药上市,旨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拓宽子公司的融资渠道,加速其发展并提升经营及财务表现,并进一步优化公司在CRO领域的布局,强化公司CRO业务的市场优势,实现资本增值,从而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不过,迪安诊断上述愿景并未实现,观合医药未能实现独立上市。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行业竞争已在加剧,迪安诊断CRO业务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迪安诊断不得不作出剥离观合医药的决定。

迪安诊断表示,迪安诊断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其质量体系是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设置;观合医药的CRO业务则需要满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标准,其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研发流程标准设置的。双方的监管标准和实践要求各有侧重,迪安诊断不能将医检体系应用于大规模的CRO服务,从而影响主营业务的安全稳定。 

此外,迪安诊断表示,在迪安诊断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下,观合医药的CRO板块业务对迪安诊断的贡献有限,迪安诊断分配给CRO板块业务的资源亦有限,难以全力支持以满足观合医药未来更快速规模化的发展。而泰格医药作为中国CRO行业的龙头之一,亦为观合医药的创始股东,通过本次交易可以给观合医药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万德数据,2024年上半年CRO上市公司净利润下滑比例超过60%。目前仿制药CRO已经没有太多利润空间,而创新药CRO却遇到缺乏核心竞争力,下游订单减少的尴尬局面。根据数据显示,CRO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明显增加,显示下游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压缩。

“但这并不代表我国CRO行业进入寒冬,预计未来几年CRO行业市场规模仍然能够保持20%左右的增速”,屈放如是说。

交出近十年业绩最差中报

拟剥离观合医药的迪安诊断,目前业绩持续承压,今年上半年,公司归属净利润系2015年以来近十年中报业绩新低。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62.18亿元,同比下降9.12%;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7175万元,同比下降84.17%,系近十年中报业绩新低;对应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为7527万元,同比下降77.34%。同时,公司应收账款高企,截至上半年末为85.67亿元。 

屈放表示,从迪安诊断的财务状况分析,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情况,而应收账款依然高企。因此公司需要尽快聚焦主业,减少经营压力。

在2023年,迪安诊断业绩颓势就已经显现。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迪安诊断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34.08亿元,同比下降33.8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对应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为2.95亿元,同比下降81.9%。

作为医学诊断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全国阶段性检测筛查需求,迪安诊断凭借诊断服务业务在2020—2022年净利持续攀升,随着上述需求的消退,迪安诊断也需要找到业绩增长的新路径。

迪安诊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专注主营业务发展,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迪安诊断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