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吉林大地“丰”景好 金秋时节粮满仓
转自: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张诗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金秋时节,稻浪飘香,吉林大地,“丰”景如画。近日,记者走进吉林白城、四平、辽源等多地乡村,用镜头记录下吉林乡村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丰收成果到科技兴农,从文旅赋能到土地保护,一幅幅粮食主产区的丰收图景映入眼帘。一组海报一同见证活力满满的乡村振兴画卷——
曾经的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满眼是一片片光秃秃的盐碱滩。而如今,稻子种成功了,“碱巴拉儿”改过来了,生态恢复了,老百姓富起来了,镇赉县从“盐碱地”变成了“米粮川”,成为了风光秀美的北国鱼米之乡。近日,记者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百多公顷稻田地里看到,金黄的稻穗随风舞动。36年来,三代农科人的努力,让镇赉县水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的转变,成为吉林省的水田第一大县。
近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区红光农场水稻田里,一辆辆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作业。据介绍,今年该农场的水稻产量将达到3.4万吨。红光农场始建于1964年,三代农垦人的辛勤耕耘,让全场5.1万亩水田全部实现了1000米(长)×50米(宽)的条田化,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的格局令人惊叹。这些水田全部引用松花江水灌溉,优质的水源滋养出了主产品“松光”红光优质大米。
在吉林省四平市,丰收之美的秘诀藏在脚下的黑土地里。东北是典型的季风大陆性气候,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风蚀和水蚀。“梨树模式”通过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减少动土,秸秆腐烂之后,又会增加黑土层厚度,进一步增加肥力,保护土壤的可持续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里的黑土地变化十分明显。从测定情况看,秸秆全量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每年正在以0.1%的速度提升,同时年增产幅度可以达到8%左右。今年,梨树县春播粮食作物372.3万亩。目前,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在3800亩稻田上,一列粉色的小火车串起了吉林省双辽市“乐稻小镇”的乡村田园诗画的世界:散落在各处的独白式文字,是远离喧嚣之后的沉思;农夫学院的敞开式阅读,让你体验农业发展千年的脉络;“一粒米的故事”,时刻提醒人们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的哲理。近年来,“乐稻小镇”推动旅游与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等产业进行融合,开发吉良品牌稻米、杂粮、果蔬等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系列品牌,使一二三产业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近日,记者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永治村永治果乐园看到,大棚里草莓柿子已经结出一串串青色的果实。瑞阳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用闲置大棚开展反季节水果采摘,种植了多种果树和培育树苗,林下还种有中草药,形成了美丽的花海景观。在休闲乡村打造上,当农业种植结合采摘体验,不仅让当地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也让人们与大自然多了一份互动,为乡村增添了一层烟火气。
近日,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可采摘的红姑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农民团前来参观学习种地,有的学校学生前来感受乡村生活,同时这里还跟周边学校设计学院的学生合作了系列文创作品。近年来,这里依托“吉乡农创园”,打造了西太平村稻米研学馆,通过蔬菜水果采摘、改建民宿、研学课堂、设计文创产品等,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据了解,这里一年接待的研学团能达到上万人次。(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