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血管“第一杀手”,揭秘人体的“生命阀门”

2024-09-29 20:30:4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世界心脏联盟(WHF)数据显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5亿(不含高血压等危险因素)。2021年有20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心血管疾病已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警惕心血管“第一杀手”,揭秘人体的“生命阀门”

警惕心血管“第一杀手”,揭秘人体的“生命阀门”

然而,心血管疾病并非不可避免,许多心脏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今天就和小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心脏。

人体的心脏有四个“房间”,对外连接几条“水管”,流血回来的“水管”叫“静脉”,送血出去的“水管”则称“动脉”。房间之间的“门”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房间与动脉之间的“门”则是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如同精准的门控系统,而且是单向阀门,保证血液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向前流动,而不向后回流。

警惕心血管“第一杀手”,揭秘人体的“生命阀门”

当这些“阀门”因各种原因(如瓣膜损伤、瓣环扩大)而关闭不严时,便会出现瓣膜反流现象。事实上,轻度反流在正常人中亦可见,这是由于心脏腔室内压力很高(可达120mmHg以上),而心脏瓣膜是柔性且悬空的薄片组织,很难保证瓣膜瓣叶之间做到“水泄不通”。但若反流严重,则会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甚至引发心脏病。了解瓣膜反流,及时干预,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心脏瓣膜反流,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轻度、中度及重度。对于轻微或单纯轻度瓣膜反流,可以认为是正常。但如果轻度或中度瓣膜反流合并瓣膜病变(如瓣膜脱垂、腱索断裂)或其他心脏病变,则需要定期随访并治疗潜在病因。对于重度反流,对人体有较大影响,需要积极干预。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减轻瓣膜反流对心脏损害,瓣膜反流依然存在,不能解决根本,属于“治标”。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通过修复或更换瓣膜,起到“治本”作用。其中,介入手术无需开胸及心脏停跳,伤口极小,为瓣膜反流治疗新兴技术,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

第25个“世界心脏日”

点亮心血管健康的明灯

警惕心血管“第一杀手”,揭秘人体的“生命阀门”

9月29日,一场心血管健康科普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心内科团队围绕房颤、瓣膜疾病、猝死、脂蛋白a、高血压、心衰起搏器治疗等多个热点话题,开展了系列世界心脏日科普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策略,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受益匪浅。

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在活动上强调:“心血管疾病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参与。我们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唤起民众对心血管病筛查管理的重视,让更多人了解相关知识并付诸实践。”

为了唤醒全球对心脏健康的关注,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定为“世界心脏日”(WorldHeartDay)。今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将主题“USEFORACTION”译为“心行合一”,呼吁医生、患者和公众,意识与行动相结合,共同守护心脏健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