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北语展开研讨

2023-07-10 22:38:18 -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7月8日至9日,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国内外11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学校高峰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急需思考创新发展的问题。

聂丹表示,首先,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兼顾学科与事业发展,构建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次,积极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现代化。再次,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传播潜力,把国际中文教育从以教学功能为主,提升到教学功能与国际传播功能兼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后,依托新文科建设,全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宋永波在发言中指出,随着各国中文学习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日益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各国各地区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理论创新研究不足、资源支撑不够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对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宋永波表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创新发展,要健全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丰富国际中文教育办学形态,同时,要提高国际中文教师队伍素质,开发实用、适用的教学资源,聚焦理论前沿和教学实践,还要组织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活动。

大会期间,专家们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与阐释。

当代知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以“四个必须”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法。首先,必须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更名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转变就是我们开展汉语教育不能只教汉语,还需要教书育人。”陆俭明表示,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要为世界各国培养他们国家需要的人才,一种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多语人才,第二种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

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在陆俭明看来,国际中文教育所培养的双语、多语人才和高素质中文人才,需要具备跨语言交际能力,外国汉语学习者如果不能阅读中文文献资料,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真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将会落空。此外,陆俭明还提出要尽快着手组织研究编写词语用法手册,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要走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化之路。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崔希亮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AI技术的发展、VR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工具,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让科技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崔希亮在报告中介绍了网络和AI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分析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特点和差异,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语言分析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时,崔希亮指出,人工智能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要在学习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在《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领域及方向设置探讨》中阐述了专业学位的领域设置权限归属,他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类别可选择设置的八个领域及二十一个方向,这八个领域为国际中文课程与教学、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及虚拟空间中文教育。

编辑缪晨霞

校对翟永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