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委员献策“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

2024-01-20 22:02:29 - 新京报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而凝聚了北京诸多文化遗产的“三条文化带”——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无疑是名片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沿线历史景观和文物瑰宝,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月20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委员们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通过提案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记者注意到,多位委员带来了关于“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的提案,通过切实建议,惠及沿线居民生活。

汪礼俊:建议重建北惠济庙,增添京西旅游打卡地

北惠济庙位于石景山区永定河畔,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为当年雍正皇帝为纪念永定河治水成功并祭祀河神而建。旧时,北惠济庙宏伟壮观,御制诗文众多,被称为永定河沿岸河神庙之首。

1975年,因首钢制氧厂扩建,北惠济庙被拆除,现仅存雍正御碑亭一座。1983年,北惠济庙雍正御制碑被列为石景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建界别委员、民建石景山区工委主委汪礼俊认为,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有些兼具文化和旅游价值的历史遗迹,由于重视不足导致其价值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北惠济庙就属于这种情况。“目前,北惠济庙仅存一座碑亭孤零零地矗立在永定河畔,鲜有游客参观,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未能有效发挥,十分可惜。”

“北惠济庙遗址周边均为绿地,不涉及拆迁,重建时方便施工,建设成本较低。建成后的北惠济庙将与后冬奥时代新首钢园、冬奥公园融为一体,为京西增添一处文化内涵丰厚的旅游打卡地,也能为燕都仙山增添一处亮点。”他说。

他建议,文物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重建北惠济庙的必要性进行严格论证,并协调规自部门对北惠济庙遗址周边的道路修建、首钢遗留设施的拆除、迁建等事宜进行评估,力争早日重建北惠济庙,让京西这颗璀璨的沧海遗珠早日焕发光彩。

施光海:建议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泉水元素

民盟界别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长、期刊中心主任施光海注意到,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泉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元素。“北京市著名地名中,带‘泉’字的有很多,如:玉泉山、万泉河、龙泉寺、玉泉路、温泉镇、双泉寺等。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有‘八大水院’之说。此外,已有千年种植历史的著名京西稻田位于玉泉山山脚,金山寺泉水处有很多民众专程来取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泉水元素在文化带建设的相关讨论、规划建设中,很少被提及,也鲜有学者专门撰文论述,难以形成与泉水相关的文化现象。”

在对金山寺中的一眼山泉进行调研时,施光海发现,该山泉历史悠久且四季水量、水温稳定,常年有人前来登山取水,回家煮水泡茶、蒸饭、煮面,其中不乏石景山、西城等本地居民。

施光海认为,泉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力的时代,其作用不可小觑。这里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也包含着北京建都之前古人尊重自然、智慧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内涵。

为此,他建议,对西山泉水的分布及基础数据进行调研,梳理西山历史上古庭院建筑选址布局及泉水位置的相关史料,同时对水质优异的山泉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切实惠及和改善民众生活。

民盟北京市委:开发长城文创产品,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遗址保护

民盟北京市委带来了多条关于中轴线保护、文化带建设的提案,建议优先开展南中轴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开发“长城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遗址保护等。

记者了解到,2023年,民盟北京市委就北京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至正阳门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北京中轴线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街区保护有待推进,天坛等部分文物腾退迟缓,会馆故居等文物内涵挖掘不足;街区更新有待改进,正阳门南侧的建筑“第五立面”及西草市街等胡同沿街风貌欠佳,牛街西砖胡同进行恢复性修建后,新建筑与街区风貌不符,腾退后院落利用难;街区治理有待加强,腾退过程中,单位自管房配合度不高、政策不足,影响整体腾退。

民盟北京市委认为,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的宏大工程,应进行有序更新。南中轴地区是需要“攻坚克难”的重点地段,建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南城倾斜;要协调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在南中轴可采用“保护、改造、共生”等方式,将南中轴地区打造成“老胡同,新生活”的样板,做好文物建筑腾退工作,落实相关配套措施等。

在长城文化带保护利用方面,民盟北京市委在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北京在长城保护利用中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长城价值研究阐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长城文化内涵尚未立体化走向大众,不少普通公众对长城看不懂、看不全,导致对长城的印象流于概念化、扁平化;由于长城景区长期偏重旅游及商业开发、轻视文化挖掘和传播,尚未形成多层次复合式消费模式,大部分游客还停留在“到此一游”的“打卡式”游览,长城IP开发不足,未能形成丰富充足的产业业态。

为此,民盟北京市委建议,深度挖掘长城文化价值,鼓励专业人士充当长城文化推广人和推介官,借助当下公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数字化等方式传播长城文化。推进文物主题线路建设,将长城文物和文化景观有机关联,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探访线路。开发“长城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将长城文创产品打造成国礼。

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民盟北京市委发现,运河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逐步形成金融、文化、商务、科技、信息、医药等高精尖产业结构体系,但整体建设中存在管理条块分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水生态治理水平不够完善等问题。

民盟北京市委建议,通过专门立法,明确大运河保护的法律地位,以便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建立专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流域水环境多部门多区域融合的管理机构,全面推动相关水域的深层次开放,并整合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引入“民间河长”制,激发社会力量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的活力,一体实现水源涵养、清洁水生产、水质保障等目标。

由于历史变迁,大运河沿线部分文物已经消失湮灭,留存的金石拓片成为仅存的记忆载体。民盟北京市委建议,排演运河题材的水上实景演出,出版《大运河金石文献汇编》,将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遗址保护如琉球国墓地等,纳入全市文物保护重点工作,并做好大运河文物主题游径,为重构大运河记忆、研究大运河文化提供充分素材。

新京报记者展圣洁

编辑樊一婧校对吴兴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