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发朋友圈引起接连处罚背后 东方日升的储能野心

2023-01-30 21:24:11 - 新京报

兔年首个交易日,因高管朋友圈“晒订单”连领监管罚单的东方日升(300118.SZ)股价收跌,收盘价为33.38元/股,跌1.88%。

1月中旬,因高管违规在朋友圈发布储能业务订单量等未公开信息,东方日升接连收到深交所监管函与宁波监管局警示函。

1月30日,东方日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后公司会对未公开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对各公司层级管理人员也会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

在光伏整体产业链中,东方日升业务目前以中游电池组件的制造为主,2017年年报中首次提出“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但目前尚未跻身一级梯队。

舆论背后,被外界视为万亿蓝海的储能市场正吸引着持续高涨的关注,以及不断涌入的资金。

高管违规“晒订单”,上市公司9个工作日连收2张罚单

一高管朋友圈违规秀订单,导致东方日升在9个工作日内连收监管2张罚单。

事件起因于东方日升高管庄英宏1月9日的一次朋友圈“晒订单”:公司储能业务“23年在手已签4吉瓦时多”。该事件于1月11日被多家媒体报道、转载。东方日升于1月12日发布澄清与致歉公告,深交所同日下发关注函,要求东方日升就储能业务情况、内部规范制度等进行核查与说明。

1月17日,深交所向东方日升出具监管函。深交所认为,东方日升未能有效执行信息披露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并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1月28日,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发布对东方日升的警示函,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报送整改报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1月30日,东方日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后公司会对未公开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对各公司层级管理人员也会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

宁波监管局与深交所的监管意见均认为,庄英宏违规泄露上市公司未公开信息,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就监管处罚,东方日升承诺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宁波证监局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尽快形成整改报告。

东方日升表示,涉事高管所述“23年在手已签4吉瓦时多了”为其与公司储能业务相关同事交流了解后作出的个人理解,口径为公司双签订单量与意向在谈订单量的合并量。

“朋友圈虽然是私人的‘领地’,但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而言,却并非其可随意发布内容的场所。”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的高管而言,学习与熟悉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与规章制度,显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所存在的短板亦暴露无遗。

东方日升储能业务“肌肉”几何?尚未跻身第一梯队

“晒订单”事件背后,东方日升已经布局储能领域多年,业务能力如何?

东方日升由1975年出生的浙商林海峰创立于2002年,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在光伏整体产业链中,东方日升业务目前以中游电池组件的制造为主,并涉及上游硅料环节及下游光伏电站等。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东方日升在2017年年报中首次提出“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称公司“光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已进行商业化应用。

其后东方日升在储能领域不乏布局,于2018年收购了作为储能业务承载主体的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下称双一力公司)。据东方日升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双一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净利润3633.71万元。

但此后的2018年,光伏“531”新政加快补贴退坡,行业整体经历大考,东方日升也未幸免地遭遇了业绩大滑坡。

2019年业绩回升后,2020年起疫情以及上游原材料涨价潮再度对一体化能力有所欠缺的东方日升形成冲击,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造成业绩持续下降,甚至于2021年出现亏损,对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电站等资产进行出售以回笼资金。

期间,林海峰2020年5月一度退出东方日升董事会,由财务出生的总裁谢健接掌董事长,直至2021年9月回归,重新掌舵。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林海峰持有东方日升29.5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2021年12月末,东方日升宣布了一笔总金额达446.5亿元的投资计划,拟在包头固阳金山工业园区投建增量配电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二期),其中包括发电板块3.5GW光伏电站项目+1.6GW风电电站项目+储能项目。

东方日升官网显示,其储能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网侧与大型工商业。不过。虽然布局储能行业多年,目前东方日升尚未跻身储能领域的一级梯队。

据东方日升的披露,公司储能业务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双一力公司主要承载和负责,目前双一力已双签订单量约1GWh,意向在谈订单量约3GWh,合计约4GWh,尚未签订正式的业务合同。

上市公司公告中援引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所统计2021年国内与海外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东方日升均未上榜。

业绩方面,储能板块的贡献也尚不突出。2022年半年报显示,储能系统、灯具及辅助光伏产品合计营收占比同比增长超过200%,但仍仅占比5.45%。

“相较于其他头部储能厂商,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尚小,市场占有率较低。”东方日升在1月中旬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表示,随着新厂商逐步布局和进入储能市场,行业参与者逐渐增多,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着在行业竞争中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不过,东方日升对储能业务支持力度不减。据2022年12月公告披露,上市公司为双一力公司提供担保额度已累计使用1.9亿元人民币。

百亿瓦级项目成为常态储能市场预计今年增速怎样?

东方日升高管的“发力储能,我们认真的”豪言言犹在耳,被外界视为万亿蓝海的储能市场正吸引着持续高涨的关注及不断涌入的资金。

发展时间表上,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将从商业化步入规模化发展时期。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GW/15.3GWh(初步统计数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宁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与2021年同期相比,新增投运项目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的增长率均超过180%,单个项目规模与以往相比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了并网运行,5倍于2021年同期数量。

平安证券在1月30日的研报中提出,考虑2022年大储招标规模的放量、独立储能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后续风光大基地项目落地对大储需求的拉动,预计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需求有望达到30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曾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储能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必须解决技术问题与成本问题。新能源+储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必须能够提供稳定、可控的能源,同时解决成本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朱玥怡编辑陈莉校对柳宝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