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打开秀出老建筑,如何阅读融入城市空间的大学校园
上音、华政“打开校园”,使上海著名大学校园建筑遗产的关注度不断攀升。
今年国庆期间,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打开围墙”,引来市民纷纷探访,坊间热议不断。原本深藏在校园内的多栋百年老建筑,一下子成为新晋打卡点;临近道路的开放空间经由专业团队设计,也成了引人驻足、怀旧的公共绿地。
上海高校打开围墙已有先例。一年前,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滨水贯通空间“一带十景”对公众开放,成为苏州河景观的亮点,也是徒步健身爱好者最喜欢的目的地之一。上音、华政“打开校园”,使上海大学校园内建筑遗产的关注度不断攀升。
校园如何与社会大众共享景观?参与了苏州河华政段和上音打开围墙两个项目的建筑师薛鸣华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这一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关系,着眼于现实分步走,兼顾市民的需求和大学师生的需求。薛鸣华是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近年参与完成的北外滩北苏州路、徐汇衡复风貌区等城市更新项目颇受好评。
“做好修修补补的工作,同时提升一下整体品质,这是我的基本认识。”坐在一家临街餐厅的外摆位,薛鸣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起他理解的城市更新原则:“不特立独行,要保持冷静,有控制力。”安墨吉团队擅长规划设计、景观打造等,在华政、上音两个校园项目中均有发挥。
上音校园淮海中路和汾阳路沿线的空间均依具体情况进行了环境提升,目标是建成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高度融合的特色风貌景观——红色音乐、江南音乐、海派音乐文化的创新展示特色街区。拆除淮海路沿线围墙及4栋较晚建造的建筑之后,4座历史建筑实现了“建筑可阅读”。
华政长宁校园2019年10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内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共有交谊楼(建于1929年)、格致楼(建于1899年)、六三楼、40号楼、东风楼等27栋建筑。去年十一期间,苏州河华政段在2019年8月第一次贯通基础上完成改造,实现“一带十点”的新版开放。
“上音的老房子原本是住宅为主。”薛鸣华比较上音、华政两座校园,指出其不同之处,而这对建筑师的设计和市民观看的视角都有影响。“上音校园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无国界’概念很清晰,老建筑有法式浪漫主义的、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地道的帕拉迪奥形式的,还有新古典风格的大楼,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上海早期的外来建筑形式。打开围墙后,可以看得很清晰。”
把高校教育景观的一部分转变成城市公共空间,让公众感受文化氛围,把优质建筑遗产“秀出来”,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落地。但对具体的项目来说,从历史研究、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牵涉大学、社区、商圈、河道等众多不同权属的区域与机构,整个过程并非易事。
“上音淮海路校区比较特殊。历史上用过多处校址,上音最终搬到现在的淮海路校区,这也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在和城市文化的交融当中,海派艺术的精神也在形成。”薛鸣华戏称,“搞艺术的人还是要在市中心”,便利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市民参与艺术教育、欣赏高水平演出。
华政长宁校园的前身圣约翰大学,是当年专门选址、规划建造的。通过研究图纸档案资料、考察现存建筑的尺度等,薛鸣华意识到这座校园“是仿照典型的美国乡村校园建设的,建筑的乡村风格浓烈,当时附近有美侨聚居区”。一块河滨半岛,一公里长的滨水步道,可以看到一座校园百年来的变化,是城市空间特性的博物馆。
“让这一段特殊的苏州河滨水空间畅通,多年来有一个不简单的努力过程。通过设计一系列小型的广场、花园、草坪,包括中式和西式的花园,把校园建筑风格的全部特性梳理释放出来,让大家不只是觉得丰富、好看,也能有兴趣更多地关注建筑和城市的历史。”薛鸣华说。
而对上音所在的中心城区来说,高密度的里坊建筑提供小尺度的空间体验,有亲和力、充满“烟火气”,生活便利性高,但公共活动空间相对缺乏。薛鸣华提到,“在淮海路上这一段,上音围墙打开后,开辟了沿线尺度最大的一块公园。它可以跟淮海路上几块重要的绿地,包括襄阳公园、东湖绿地等,以及多个口袋公园一起,给人们提供非常多的自然体验。”
大学校园对外开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薛鸣华是一所高校公共艺术专业的客座导师,主讲城市规划和景观知识,刚刚改造好的上音周边街区也是他向学生讲解城市空间品质的“教案”。他认为,考量打开校园这件事,要把师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要结合长期性和短期性综合考虑。对整个城市来讲,开放文化艺术类高校能起到很大的公共价值,意义和作用无与伦比。上音是世界级的音乐圣殿,其空间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城市文化设施,社会需求是迫切的。”开放校园“举全市之力”,有其必然性。薛鸣华认为,着眼于校园安全,完备的出入管理等措施是必要的,建筑师也可以通过设计手段进行保障。
两座校园都有多栋老建筑,未来命运引人关注,对更多高校来说,如何利用好老建筑的公共价值,也是一个重大课题。薛鸣华对此比较谨慎:“以华政老建筑为例,我不太认同本来是教育功能的房子改为游客服务场所。打开校园体现的是城市的历史传承,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官体验。主体功能的辨识度一定要保持,要有一种对历史风貌的尊重。”
“历史上是学校,改造和后续利用的时候就还是要按学校来界定。打开校园,也是让人从周边走,把城市氛围、历史风貌的最好一面,分享给大众。只是分享空间关系和美,而不是改变使用方式。校园空间开放提升的意义不在于商业价值,而是提升环境综合体验,探索城市提供多元服务的可能性。”
“可阅读”的上音老建筑
淮海中路1131号“音乐城堡”建于1926年,是典型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贺绿汀任上音院长期间曾在此办公,未来将作为音乐大师空间与上音会客厅。
淮海中路1189号大草坪后为建于1936年的英式花园洋房,1950年曾为解放军防空指挥所,未来将作为展示中国近现代音乐资料的美育楼。
淮海中路1199号白色小洋楼建于30年代,是现代风格花园洋房,未来将作为对外合作楼。
淮海中路1209号大草坪旁是上音校园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912年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天赐府”,内有可容纳150人的舞厅和80座的音乐厅,曾为后武警上海总司令部指挥部,未来将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基地。新打造的公共绿地花园占地3300平方米,成为上音校园与市民最亲近的部分。
华政“一带十点”
“一带”即苏州河华政段,“十点”即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
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滨水贯通空间,校园与河滨步道间的围栏被拆除,改设安全隔断;拆除历史遗留搭建11处,调整两栋临河宿舍的功能,新建缓坡草坪、精致花境、匠心点景等。
优化提升后,全长910米的步道最窄处约4.5米,最宽处约98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较原有空间增加1.8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