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食品胶体科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2024-11-01 10:54:00 -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日讯(记者 李冬阳)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获悉,10月26日, 由北京市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胶体与软物质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食品胶体科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今年 8 月参加东京中日食品胶体学术交流会的中国专家发起的。会议目的是聚焦国内外食品胶体科学创新取得的新突破和前沿技术进展,着眼于食品胶体科学产业贡献,探讨食品胶体学科内涵,明确学科方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中国食品胶体科学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技术创新。会议主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共谋食品胶体学科发展新思路与大作为。 

首届食品胶体科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高度重视本次会议,并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陈铮在致辞中积极评价本次会议,希望食品胶体科学能够更多地与产业结合,解决食品工业卡脖子问题。食品学院院长廖小军教授指出,这次会议是具有前瞻性和公益性的会议,体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负责精神,对今后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胶体科学在食品领域发挥重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作用。 

为更好地了解食品胶体科学发展形势,把握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和产业需求,明确食品胶体学科发展重点,会议就食品胶体学科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目标,特邀华中农业大学李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方亚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杨晓泉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李媛教授分别做了“食品胶体营养学”“食品胶体应用技术”“食品胶体物理学”和“食品胶体基(材)料学”的主旨报告,建设性地提出了新概念、内涵、发展方向,并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李斌教授“食品胶体营养学”报告指出,食品胶体营养学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食品胶体物性对体内生物学信号传递、微生物菌群互作、细胞功能和营养调控的影响机制,食品胶体既有对人体的直接营养贡献,也有通过调控食品物性影响食物营养吸收和生理功能的间接作用。发展胶体营养学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把握物性与营养的结合点,关注食品胶体与生命体在健康调控方面的正向相互作用。 

杨晓泉教授阐述了“食品胶体物理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食品胶体物理的核心主要是力学问题。他从微观力学的角度阐明了毛细管力、排空引力和水合力在食品质构中发挥的作用,从构建食品胶体结构出发,引出了软物质物理学和胶体力等学科理论在解析食品质构和功能中的作用。举例探讨了植物蛋白,多糖等胶体与肠黏液之间的胶体力学,为深化食品胶体物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方亚鹏教授对“食品胶体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阐述了食品胶体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增稠、胶凝、乳化、发泡、抗冻保护、色彩调控、益生菌,功能因子靶向递送,风味控释,减盐降糖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指出未来食品胶体要注重挖掘食品软物质的新原料和新功能,解决产业难题中胶体应用问题,加强胶体结构和功能设计、食品胶体组分互作、食品胶体营养学和食品胶体代谢和安全评价。 

李媛教授“食品胶体基(材)料学”的报告从材料学的角度阐述了食品胶体原料、分子组成、空间结构与胶体性质,以及食品质构和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与AI技术应用于食品胶体材料设计与应用的新进展。评价了纳米分子自组装、水凝胶和递送系统等食品胶体材料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指出要立足产业需求,挖掘新型食品胶体原料,不断提升其性能和适用性,着力突破食品胶体产业应用中的稳定性、营养性和功能性。 

与会专家就上述议题结合自己科研实践进行了圆桌分组讨论,北京工商大学王静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胡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殷丽君教授和大连工业大学谭明乾教授代表讨论组进行了总结,对大会提出的食品胶体新概念、新方向和研究重点给予了肯定,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认为本次会议形式新颖,希望今后保持下去,同时支持中国农业大学明年在120周年之际举办全国食品胶体科学大会。 

会议由北京市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顺堂教授主持。他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食品胶体科学将迎来大发展时期,我们要在理论创新研究的同时加强与产业应用相结合,把握学科发展的新机遇,以胶体“溶、黏、聚、固”特性为精神,加强团结,围绕学科发展共识和目标,努力将中国的食品胶体科学打造成世界领先的学科,成为食品科学新质生产力构建的核心。 

(责任编辑:朱晓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