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体系 全面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

2022-07-01 18:25:59 - 北京日报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体系 全面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质量建设,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保障房设计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多个保障房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

保障房建设标准体系完整规范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体系 全面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

2017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地方标准)、《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北京市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形成完整的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标准体系,对保障房项目的整体规划、配套设施、单体设计、室内装修等提出了基本要求,成为规范保障房设计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指南。

在标准制定及执行中,北京市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方针,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政策。

2021年,对《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发布了2021年版,充分结合“三孩”政策,提出大力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等新举措。

同年,为解决群众反映的保障房入户门槛高的问题,北京市印发了《关于细化保障性住房门槛部位尺寸要求的通知》,将保障房户门底槛高度尺寸由普遍的50~80mm降至35mm以下。

2022年发布的《北京市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中,首次提出公寓型租赁住房并明确了其定义及建筑类型,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也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选择空间。倡导小居大家理念,丰富公共区域和辅助用房配套,方便租户生活,提升租户居住体验。

专家智库严把42万套保障房规划设计关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体系 全面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

北京市自2014年建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以来,由住房保障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组织专家,对保障房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联审。重点对城市设计、总图布局、景观绿化、建筑单体、户型设计、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技术方案等内容进行审核,对设计执行建设标准情况严格把关。方案评审结果与施工图审核环节关联,形成闭环。通过专家审查,基本杜绝了群众诟病的“内天井”“深凹槽”“小窗户”“碉堡阳台”等设计方案,切实从规划设计源头提升品质。

2017年至今,全市已累计组织专家审查248次,审查各类保障房项目264个,42.7万套(间)。

保障房率先实现两个100%

2014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实施分类指导原则,重点突出、精细管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率先在全市保障房建设中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2017年,新建保障房全部采用新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确立了以内装工业化、结构产业化、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的保障房产业化实施路径,助力北京市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至此,北京市率先在保障房中实现绿色建筑行动、住宅产业化“两个100%”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房项目共计3100万平方米,房源36万套。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各类保障房全面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标准,坚持分类指导,倡导工业化内装理念,装配式装修工艺,推动住宅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实现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

供稿部门:保障房标准与评审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