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评论:在山乡巨变中感受乡村律动

2023-10-11 09:49:00 - 人民论坛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评论:在山乡巨变中感受乡村律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日渐富裕,农村惊艳蜕变……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农民从“有啥干啥”到“想啥有啥”,农村从“脏乱差”走向“现代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农村正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碗中有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手抓粮食产量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夏粮丰收、秋粮入库,大国粮仓根基进一步夯实;一手抓种源技术攻关,稳步扩大农业科技投入水平,集中力量攻关突破高产优质良种、绿色生产技术、农业水土治理、农机农艺结合等关键技术,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里有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国企联村”对口帮扶、乡村“人民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验逐渐成型推广,水果、蔬菜等一批农业初级产品经过精深加工远销海内外,“农业+文化+旅游”成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引爆点”,乡村山水文化资源变现成“真金白银”,农村“方寸地”变成“聚宝盆”,一个个特色产业、一项项创新举措推动农民就业有渠道、增收有保障,群众干劲更足、腰包更鼓。

门前有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擦亮小城镇”、美丽村湾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等活动开展,各项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各类惠农补贴精准发放,村民房屋由“随意搭建”到“井然有序”,通村道路由原来的“乡间泥巴路”变为“最美风景道”,群众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逐渐增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景象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心中有乐。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而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以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文化“新乐章”,“文化下乡”“村歌”“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火热开展,便民阅读站、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场景,各地独特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和戏曲等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做好“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信心、踔厉奋发、稳扎稳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作者:宛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