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毕业生虞永昕:以兴趣为灯,照亮逐梦之路

2024-07-11 15:44:28 -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迎来第四届本科毕业生。少年们用理想指引前路,以行动践行初心,他们秉承“实干圆梦”(dreamit,doit)的广以校训,在科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成就了一个个“低调高光”的动人故事。广以2024届本科毕业生系列专访将与大家共同分享学子们耕耘梦想的成长故事,见证他们向阳而生的奋斗历程。

初见虞永昕,他语速极快,思维活跃。时光荏苒,步履不歇,4年的努力让他收获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继续展翅翱翔。今天让我们走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虞永昕,一起聆听他的广以故事。

勇于提问,把握机遇

“我一直非常喜欢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并且计划未来出国留学,因此中外合办大学成为了我的首选。”高考后,虞永昕参与了多场宣讲会并认真收集相关信息,拥有国际化师资团队、专注理工科办学的广以成为了他的首选。“广以是我的第一志愿,4年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之前的选择。”而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结缘,则是来源于他长期以来对物理和工程类学科的兴趣。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在漫漫科研路上拥有无限动力。

怀揣着对理工科的兴趣,虞永昕踏上了在广以的求学历程。初到广以,全英教学的环境成为了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一开始确实会有部分听不懂,但这反而激发了我课后自主学习的动力。”预备学期的课程设置,让他有充足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在反复练习下,他快速克服了这一困难。

“自主学习”是虞永昕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字眼。“自主学习并不是指单纯埋头苦学,而是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规划。广以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多的保障。这里独特的officehour(教师答疑时间)时间,浓厚的小组学习氛围,都在为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在修读“物理2”期间,虞永昕每周都会在课后的officehour向老师请教问题。“要想取得好成绩,仅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在课后积极练习,带着问题请教老师,这也是老师们一直鼓励大家做的事。”

“广以在选课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在学有余力时,我们可以提前学习高年级课程。”在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下,虞永昕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修读完了大部分的课程。“大三上学期我选了超过30个学分,学习压力非常大。但平时一起学习讨论的同学们帮我找回了学习节奏,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他坦言,超前学习确实会让自己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极大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那段紧张繁忙的日子也成为了大学阶段难忘的回忆。

投身科研,圆梦世界

进入科研课题组是虞永昕在读大学前就定下的目标,在大一暑假他把握机会,加入了徐新鹏老师的课题组。“当时才入学不久,很感谢徐老师给了什么都不太懂的我一个接触科研的机会。”在课题组,他度过了大一暑期的时光,也在老师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流程。

大二上学期,繁忙的学习并没有让虞永昕放弃对科研的追求,他加入了谢作提老师的课题组,从事分子电子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这段经历也让他真正摸到了一点科研的“门道”。2年的时间,他从跟着师兄师姐学习数据处理方法的“小萌新”成长为老师的“左膀右臂”,协助指导师弟师妹进行研究。这段经历让他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教会了他坚持的重要性。“测量数据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分子的个体不稳定,有时候连测三四个小时都没有收获,这就需要你拥有继续坚持的信念。有时只需要多坚持20分钟,就会豁然开朗。”

虞永昕在老师谢作提和课题组研究生的帮助下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Langmuir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题为“使用炔基和巯基锚定基团的烷基链CP-AFM分子结,尽管现象相似,但微观上却不同”的文章

课题组的经历,为虞永昕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大三这一年,他凭借“基于饱和非共轭分子的纳米电子学器件的工作机理研究”这一课题,获得了广以2万元的“创新种子”公益基金,并在谢老师的推荐下,在暑假期间前往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进行交换学习。在清华,他在学习中改进了以往成功率较低的测量方法,也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投身科研的决心。

另外虞永昕也在积极探索不同的科研方向。同年,他加入了AmiteshPaul博士的课题组进行关于稀土元素和铁磁性元素间的磁学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为共同作者完成的文章已经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旗下期刊PhysicalReviewB。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