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东人士眼中的大美新疆

2024-07-11 15:00:30 - 参考消息

【原标题】“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中东人士眼中的大美新疆

文/本报驻开罗记者李芮支林飞

近年来,大量中东各界人士受邀访问新疆。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了解新疆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民族和谐的真实面貌,扭转了过去因受美西方抹黑言论误导而产生的负面印象。本报记者近期在土耳其、埃及、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卡塔尔、科威特、约旦等国,回访了一批访问过新疆的中东人士。“幸福感”“蓬勃发展”“文化传承”“宗教自由”等关键词,是他们对真实新疆给出的客观评价。

“当地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新疆是个充满欢乐和幸福的地方,这从当地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感知。”曾经在2023年底和今年6月初两次访问新疆的埃及开罗新闻电视台记者马赞·伊斯兰姆对本报记者说。回忆起踏上新疆土地时的感受,他说:“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庞,仿佛我一直梦想着去的地方正在欢迎我。色彩缤纷的衣服、绣花的布料、美味的食物让我想起了我的阿拉伯家乡,感觉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伊斯兰姆是数千名到访过新疆的外国人士之一。据外交部2024年1月的数据,过去一年,来自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个团组4300多名外国宾客到访新疆,其中既有政府官员、外交使节,也有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普通民众。

参考消息特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东人士眼中的大美新疆

不少到访过新疆的中东人士说,他们亲眼所见的事实与一些西方媒体恶意歪曲事实的报道相去甚远。

约旦生活新闻网主编穆罕默德·阿布·西卡去年10月访问了新疆。他对本报记者说:“我看到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非常幸福。中国的新疆政策非常积极。政府利用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积极发展农业、工业,为居民创造工作机会,为新疆更好地发展服务。”

土耳其主流媒体《共和国报》资深专栏作家哈桑·博恩去年7月随土耳其媒体代表团访问了新疆。

“我漫步在城市街道上,咖啡馆和餐馆坐满了人,大家好像都很开心,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博恩说,“我原以为新疆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区,但显然它不是这样。乌鲁木齐和安卡拉一样,是非常现代化和发达的城市,令人印象深刻。”

在新疆中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科威特《报章报》国际部主任沙尔比勒·巴尔卡特被那里整洁的街道、清澈的孔雀河和莲花湖深深地吸引:“这里一点儿不像一个偏远地区,却像欧洲旅游城市一般美丽。”

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引领下,新疆正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马哈茂德回忆起2019年和今年两次访问新疆的经历时感叹道:“五年间,新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宗教等领域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说,新疆借助区位优势与周边国家建立起广泛的贸易关系,口岸自贸区蓬勃发展,助力新疆对外贸易额逐年上涨,社会稳定和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新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沙漠化防治工作方面也取得巨大突破。

受访的多位中东人士注意到,新疆正立足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实现快速发展。

伊斯兰姆说:“很难相信,曾遭受恐怖主义侵扰的新疆,如今变成了繁华的工农业中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土地,大家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明天。”

今年访问过新疆的黎巴嫩阿拉伯左翼论坛总协调员赛米尔·迪亚卜认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新疆如今公路和铁路网络的发展,让它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

博恩说:“新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范例。几十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现在,这里消除了贫困,新疆在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还注意到,新疆为中国提供了约30%的能源需求,也是一个能源和工业中心。

多元文化增添新疆魅力

今年4月访问新疆期间,巴尔卡特参加了在乌鲁木齐广场的开斋节庆祝活动。他说,人们穿着亮丽的服装跳舞庆祝,这个传统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相同,这让他感受到新疆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焕发的新活力。

“在新疆的旅行中,我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共同点,但又具备独特风貌和个性。”巴尔卡特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喀什老城和大巴扎留下的奇妙而迷人的经历”。

喀什是新疆维吾尔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早在汉代就是丝绸之路上最具活力的开放之城,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2010年,总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的喀什古城改造项目启动,在5年内完成4.9万户居民危旧房屋改建。改造后的喀什古城民居最大限度保留着原有风格,并提升了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居民生活更安全舒适。

巴尔卡特说,他在喀什店铺里看到以穿着维吾尔族传统服装艾德莱丝绸的舞者为形象的纪念品,在街道上看到骆驼和石榴等代表新疆的标志,这让他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浓郁的民族文化。

西卡指出,新疆的路牌都是用汉语、维吾尔语、英语三种语言标注的,维吾尔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群众使用自己的语言,继承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博恩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文化多元化增添了新疆的魅力,“中国正在促进和保护这种文化多元性,而不是试图根除它”。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访问过新疆的中东人士认为,新疆之所以能摆脱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侵扰,实现今天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繁荣发展,其根本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新时代治疆方略。这些政策被时间和事实证明了正确性,也为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解决类似民族和宗教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卡塔尔半岛研究中心主任伊兹丁·阿卜杜勒-穆拉今年4月曾率团访问新疆,感慨颇多。他对本报记者说,他所看到的情况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各个层面努力促进新疆发展”。经济方面,各种项目正在整个新疆扩展,包括基础设施、工厂、自贸区等,政府在新疆制定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社会经济条件的规划。

“很明显,新疆许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受益匪浅,正在朝着与中国其他发达地区相同的发展水平迈进。这些努力在社会、文化和宗教领域也能看到。文化中心和教育设施已建立起来,新疆还通过各种活动来维护身份特性,加强社会关系,促进不同民族和少数群体的团结。”阿卜杜勒-穆拉说。

伊斯兰姆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新疆繁荣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家为新疆的进步和发展携手共进。”他说,今天的新疆局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好转,“新疆的进步和繁荣是名副其实的飞跃式发展,这是一个中国奇迹,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博恩认为,世界上很多多民族国家存在民族问题和宗教紧张局势,美国的白人与黑人也存在很多问题,基督教福音派等宗教团体间也存在问题,但“中国共产党巧妙解决了民族问题,发展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马哈茂德认为,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协调支持,得益于多民族团结互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域均衡发展,贯彻多年的对口援疆工作点对点破解新疆发展难题,收获累累硕果。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尊重各族人民宗教习俗,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新疆已成为各族人民共享的宜居家园。

马哈茂德说,中国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也为阿拉伯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新疆的持续发展和深度开放,阿拉伯国家正在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新疆、认识中国,蓄意抹黑新疆民族问题的论调在阿拉伯国家逐渐失去人心。(参与采写:陈梦阳、姚兵、熊思浩、吴天雨、尹炣、段敏夫、李军、黄泽民、谢昊、何奕萍、汪强、董修竹)

参考消息特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东人士眼中的大美新疆

编辑:袁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