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入网”“上图”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4-10-21 19:10:30 -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王晶)乡村“小”地名,关系振兴“大”战略。记者从21日民政部举办的“民政这五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0月中旬,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万块,安装楼门牌1450万块,推动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上图。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著名行动”是新时代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自去年启动以来,各地积极发挥地名的价值和作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入网”“上图”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

为何推动该行动?据介绍,在乡村,大量地名来源于群众约定俗成、口口相传,“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地名“指路”这一基础功能的发挥。而乡村地名是乡村治理的“数据底座”,是城乡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承载着一方百姓的美丽乡愁,传承着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

“乡村著名行动”意义重大,上述负责人称,推进地名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结合,地名工作在服务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产业振兴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

记者了解到,根据此前民政部安排,将利用3至5年时间集中开展工作,使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

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入网”“上图”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将接续开展第二批先行区典型经验遴选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王晓东会上介绍,“乡村著名行动”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实践,形成成效成果的同时,也带来深刻启示。

王晓东认为,“乡村著名行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工作中,我们编制了《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针对特色保护、聚集提升、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确定各类乡村的地名建设重点,明确任务举措、方法路径,指导各地创建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模式。对照指南,到2025年底全国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要达到基本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90%的县(市、区)实现既定目标。

“我们将指导各地按照可操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的要求,科学确定本地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王晓东说道。

王晓东表示,“乡村著名行动”来源于基层,必须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各地创造的成功经验,要及时复制推广,才能引导更多地方“比学赶超”,增强工作动力。2023年,我们在全国开展试点,70个试点地区创造了大量生动经验。今年,又遴选了第一批“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典型经验。下一步,将接续开展第二批先行区典型经验遴选,并鼓励、支持各地选树本地工作典型,持续打造推进工作的标杆矩阵。

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入网”“上图”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将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

王晓东还提到,要推动“著名”强转化。“乡村著名”必须助力发展。目前,各地发动群众自主上图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日新增数据量超过1万条;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活动3.3万场次,惠民8000余万人次;将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守护了人民的精神家园。

接下来,将加快“著名行动”提档升级,通过保护一批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打造一批乡村地名文化成果、助推一批乡村地名产品等多种方式,使美丽乡村“有名有实”“名扬四海”。

此外,要深化培训强能力。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过硬队伍。我们已着手建设乡村地名工作网络课堂,加强对基层一线的培训;鼓励开展面向乡村百姓的采集上图培训,助力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发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乡村地名工作,群策群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