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2024-05-21 10:46:12 - 新浪新闻

贵州因建省时间较晚,又地处西南边陲,所以部分人认为贵州历史上就没有出过什么文化名人。在《这一站,贵州》(第二季)中,施展教授与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一同讨论:关于“贵州不出人才”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个误解。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贵州于明朝永乐十一年建省,此后的120余年间,贵州没有乡闱,读书人参加科举必赴云南,这让多少学子望而却步。直到嘉靖十六年贵州开科,才结束了无乡闱的历史,开启了人才辈出的年代。明清两代出现了“七百进士、六千举人”,被誉为“俊杰之士,比于中州”。例如张之洞、李端棻、丁宝桢等黔之骄子,他们助推了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张之洞,原籍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生长于贵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是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李端棻,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中国近代教育之父,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人之一,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丁宝桢,贵州平远人(今织金县)。晚清名臣,致力于“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是晚清盐业的改革者。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贵州不仅人才辈出,而且也相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宣传,直到如今,贵州很多地名和美食都与当地历史文人有关。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贵州“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为何还被误解“不出人才”?

这些贵州之士恪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人生道路上“立德、立言、立功”,影响深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