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将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局面

2024-03-02 09:10:37 - 新民晚报新民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所有NHL的约30%至40%。DLBCL源自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大多数DLBCL进展较快,属于急危重症,需要医疗快速干预。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DLBCL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罗氏制药研发了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创新注射液,也是一种即用型T细胞疗法,于去年进博会期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今年春节假期后,该注射液首批在上海落地,随之将进一步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局面。

创新药将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局面

上海市同济医院副院长梁爱斌教授指出,DLBCL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展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如EB病毒)、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DLBCL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

DLBCL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下或腹股沟;发热、盗汗和体重明显下降(被称为B症状);疲劳和乏力;呼吸困难或咳嗽(如果淋巴瘤影响到胸部区域);腹痛或胀气(如果淋巴瘤影响到腹部)。DLBCL的诊断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等临床评估、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测、X光、CT扫描或PET/CT扫描、淋巴结活检等。其中,淋巴结活检是确诊DLBCL的金标准,通过切除或穿刺淋巴结取样,并在显微镜下查得异常淋巴细胞。

DLBCL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在传统治疗中,化疗是DLBCL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杀死癌细胞。对于局部化的DLBCL,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但DLBCL侵袭性强,疾病进展迅速,约40%的DLBCL患者在接受初始标准治疗后仍会发展为复发/难治型。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治疗DLBCL的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预期。随着对DLBCL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创新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如CD20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等)被用于DLBCL从一线到后线各个阶段的治疗,全面革新DLBCL治疗格局。梁爱斌教授介绍,此次落地的罗氏创新药物是具有独特2:1结构(2个CD20结合域和1个CD3结合域)的双特异性抗体,具有更强的B细胞抓取能力和作用效力,能够帮助患者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DLBCL,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CD20和T细胞表面的CD3同时结合,介导免疫突触形成。随后引起T细胞活化与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溶解蛋白释放,从而诱导表达CD20的B细胞溶解。

作为无需定制的即用型疗法,该药物能在患者病情复发或转归为难治型后,为疾病进展较快的患者抢夺时间窗,助力患者获得早期、深度的缓解以及较长的缓解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该创新治疗手段提供了全新的固定周期治疗选择,可以帮助更好地控制药物毒性,保障用药安全性,同时方便后续长期用药,改善治疗体验及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减轻治疗压力。

梁爱斌教授表示,DLBCL的预后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疾病的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对治疗的响应,这要求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满足患者个体化的治疗需求。据悉,近年上海市同济医院牵头建设了上海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数据库建设,通过将大数据和临床相结合,为更加了解真实世界中DLBCL诊疗现状提供有力武器,并为建设包括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等环节在内的规范化诊疗路径提供更多助力。

此外,梁爱斌教授还指出,淋巴瘤患者疾病负担沉重同样需要受到重点关注。如今各类创新疗法涌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加相应经济负担。据《2022中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所有DLBCL患者的医疗自费支出占家庭收入均值的157%,远超于国际公认的灾难性家庭支出标准(40%)。未来,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创新疗法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帮助更多患者减轻治疗负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