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2024-07-01 21:19:00 - 内蒙古新闻网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一盏台灯,几把刻刀,经过一个月的细雕慢琢,粗糙又普通的竹根,蜕变成一件下部有三足、上部是两耳、周身遍布夔龙纹、形状酷似青铜鼎的三足双耳鼎式炉。6月30日,记者走进内蒙古国际古玩城的相竹工作室,80后竹刻手工艺人茹星对这件三足双耳鼎式炉视若珍宝,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陈列台。朋友中有人赞茹星为艺术家,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手工艺人,只想用掌握的竹刻技艺,多留下一些有价值、有中华文化符号的美学艺术品。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茹星大学时来到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起初在公司做设计,因喜欢文玩,2014年他成立工作室,从事竹、木、牙、角材料手工艺品的加工和制作,还对古玩进行修复。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竹子盛产于南方,茹星与竹刻结缘,源于儿时的成长经历。他是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绘画和书法。因家乡有着浓厚的竹刻氛围,心灵手巧的竹刻艺人有很多,恰好呼和浩特有不少客户想要定制个性化的竹刻工艺品,他便萌生了将竹刻艺术带入呼和浩特的想法。他拜访了很多竹刻师傅,经多年磨炼,竹刻技艺渐入佳境,又因精通书画,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竹刻与书画的结合。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博古架、臂搁、花器、笔筒、人像、手把件、香炉、茶则……陈列台上琳琅满目的竹刻作品,都由茹星一笔一刀雕刻而成,每件作品少则几天,多则半年雕成,作品上展示的山川风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珍禽异兽等,都是对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深情赞颂。记者翻开几块臂搁,便能看到它们上面,应用了留青、阴刻、浮雕等诸多雕刻技法,刻着绘画、诗词等传统文化元素。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应用留青技法刻画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竹子材料可再生,易得,正因为这个特性,竹雕必须把握材料形状、质地、肌理等特征,因材施艺,把人的创造力倒逼和发掘出来。当一件竹雕作品不仅有实用性,还倾注了创作者心血,被赋予艺术价值时,它就有了灵性和生命力,让人愿意悉心爱护,代代相传。”茹星坦言,竹刻工艺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不仅要求技艺人精湛的刀工,还考验其诗词、书法、绘画、美术理论等方面的造诣,明清时期竹刻艺术达到巅峰,受文人墨客钟爱。只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很多产品可以快速制成,传统手工业在现代化的潮流中逐渐式微,竹刻这一传统技艺也不再有往日的辉煌。他坚持做竹刻手工艺品,珍视取料、画稿、打胚、精雕等每一个沉着精细的慢动作,甚至把每一件作品当成最后一件来打磨,除了因为客人有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外,也是为了追寻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竹刻艺人茹星:巧手匠心雕琢人生

“我时常跟自己较劲,一件竹刻作品,总要经过数次修改打磨才觉得满意,有时一件作品被买走后,还会想要把它找回来再次完善。”茹星说,竹刻用具在文房清赏、茶道、香道、文创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传统文化里很多图案、纹饰、文字,都可以通过竹刻呈现在作品中,他希望将身心和情感都投入到竹刻中,成为把竹刻技艺、文化符号传承下来的手工艺人。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刘惠

编辑:何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