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2023-12-12 09:39:38 - 新京报

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砖红色的筒子楼前,干枯的树杈上挂满了柿子,树下聚集着一群老人。

12月5日,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东里社区又热闹了起来。重阳社区花房里,志愿者们摆起了一个个摊位,提供问诊、按摩和送菜等服务。47岁的梁会兰是其中一员,她留着短发,身穿蓝马甲,左手拎挂历,右手抱白菜,被老人们围着问东问西。

这是梁会兰生活近三十年的社区。1995年,她离开老家河北冀州,来到京棉二厂成为一名车间工人。偶然间,她参加厂里的学雷锋志愿活动,结对帮助了一位孤寡老人。

此后的27年里,梁会兰利用业余时间照顾了上百位老人,被老人们称为“专职女儿”。她的敬老爱老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她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

如今,梁会兰是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区工作者,也是“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的队长。她带领着服务队的200多名志愿者,服务八里庄街道的20个社区,为300多位老人提供了爱心服务。

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从“外来小妹”到“专职女儿”

在八里庄东里社区,几乎所有老人都认识梁会兰。

她的助老故事缘于一次志愿活动。1995年,看到京棉二厂招工的丰厚待遇,梁会兰决定辞去代课老师的工作。她从老家河北冀州来到北京,成为京棉二厂的一名细纱挡车工。

那时候,京棉二厂实施的是“师徒制”。师傅韩淑芬不仅教梁会兰技术,还帮助她入团、入党、参加志愿活动,这个“外来小妹”也逐渐融入了集体生活。1996年,梁会兰担任“学雷锋”小组组长,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

第一次志愿活动令她印象深刻。78岁的赵桂珍独自住在一个小单间里,走过昏暗的过道,是她与别人共用的厨房和卫生间。第一次来到孤寡老人家里,年轻的梁会兰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得知赵桂珍也是河北人后,梁会兰主动开启话题,她们也越聊越投缘。

从那以后,梁会兰与赵桂珍结了对子,她经常跑老人家里,聊聊天、做做饭。那时候在公用卫生间洗澡不方便,赵桂珍常常自己拿一盆热水在房间洗澡,梁会兰还会帮着她搓背。慢慢地,赵桂珍教会了梁会兰包饺子、包子,她也能帮着做饭。“我照顾老人的同时,也从她身上学到了一些生活技能。”

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这一照顾便是七年。2003年,赵桂珍因心脏衰竭去世。梁会兰记得,赵桂珍去世前曾跟她在屋里聊天,老人突然拿出一只毛茸茸的玩具狗,对她说:“这个送给你留个念想,等哪天我不在了,你看到它就能想起我。”那也是梁会兰第一次经历生死离别,她陪着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最后一程,至今仍留着那只玩具小狗。

后来,梁会兰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又继续帮助像赵桂珍一样的老人。在八里庄东里社区,居民经常能看到梁会兰忙碌的身影,她几乎每天都会去结对老人家里帮忙买菜、做饭、买药……

慢慢地,梁会兰用爱心和耐心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他们会叫她“小梁”“梁子”,会跟她分享生活的烦恼,甚至会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她。还有人叫梁会兰“专职女儿”,觉得她像是贴心的“小棉袄”,为老人们排忧解难。

一支孝亲敬老服务队

生活总有意外和波澜,但梁会兰从未放下过这群老人。

2006年,梁会兰因单位改制下岗。她担心新工作太忙、距离太远,无法继续照顾老人们,于是找了份家政小时工的活儿。她说,“那时候家里还有老人孩子,我们又租着房,压力真的很大,但我又放不下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

有一次,结对帮助的金拾珊老人对梁会兰说:“如果换个人照顾,我们肯定少活几年。”这对老夫妇一直由梁会兰照顾,她有老人家里的钥匙,经常跑前跑后帮他们做饭、买药。换了新工作后,梁会兰早晚去做家政,中午又到老人家帮忙做饭。这样细致的照顾一直持续到2012年两位老人先后去世。

2011年,梁会兰成立了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

“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帮助老人们。”梁会兰介绍,在八里庄东里社区的帮助下,她成立了帮助老人的服务队。刚开始,服务队只有十几个人,服务范围主要是八里庄东里社区,帮助的大多是空巢、失独、残疾、孤寡的老人。

也是在2011年,梁会兰收到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初中毕业就北漂的她,十分珍惜这次能上大学的机会,但她也有顾虑,“前两年必须在学校里上课,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怎么办?”

梁会兰跟老人们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老人虽然舍不得,但还是鼓励她继续学习。白淑云老人说:“这机会多难得啊,这是国家在培养你,我们还有服务队的志愿者照顾,别担心。”

心里的石头放下后,梁会兰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再回到社区照顾老人。接受了专业的学习后,她顺利毕业并考了社工证,后来成为了八里庄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者。

每逢节假日,梁会兰就会带着穿蓝马甲的志愿者来到老人身边,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活动,春节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母亲节送鲜花,夏天送水果,冬天送白菜……

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疫情期间,梁会兰和团队成员变成了“逆行者”,为老人们拿快递、取药和送餐。他们共为500户居民提供帮助,送出快递3000余件,还被朝阳区疫情防控小组授予“防控先锋岗”的称号。

目前,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有200多名成员,为300多位老人提供爱心服务,服务范围也扩大至八里庄街道的20个社区。梁会兰常跟成员们聊起服务队的愿景:“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幸福、开心地生活。”

“让更多老人得到关爱”

老人们的笑容,是梁会兰坚持27年志愿服务的动力。

“我正想你呢,就来了。”93岁的关佩松带着微笑,拥抱了一下梁会兰,又连忙招呼她坐下。梁会兰带来了冬储大白菜和挂历,询问老人最近的身体情况,顺手拿出了血压计给老人量血压。血压显示正常,她轻轻拍了拍关佩松的背部,“身体很棒,您得多吃点儿,太瘦了。”

关佩松久病初愈,从衣柜里翻出医保卡,让梁会兰帮忙到医院里开药,说自己最近身体有点痒痒。梁会兰仔细记下了需要开的药,叮嘱老人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我的,随叫随到。”

助老志愿者梁会兰:孝亲敬老27载,做社区的“专职女儿”

看到老人们能够开心、有尊严地度过晚年,梁会兰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在过去的27年里,她也收获了许多温暖,社区的老人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她,会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叮嘱她注意身体。有一位老人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她已经不认得梁会兰了,但每次遇见都会让她下班早点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在物质生活上,老人们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关爱。”梁会兰介绍,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开通了“家音老伴热线”,志愿者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候老人,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自己。他们还会开展“科技助老”活动,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适应现代化社会。

最近,在北京市总工会的帮助下,梁会兰还成立了一支“帮万家”帮老服务队。这支服务队的成员主要是家政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去免费服务老人,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例如帮老人洗澡、按摩和打扫卫生等。

“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团队,让更多老人得到关爱,享受幸福的晚年。”梁会兰今年47岁,她希望未来能扩大服务范围,去服务更多老人。而她自己,也会将孝亲敬老的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

到了饭点,关佩松催梁会兰赶紧回家吃饭,又从糖罐里抓出一把糖果递给她。临走前,梁会兰捏了捏老人的手,说下次再来看她。关佩松边挥手边说,“我90多岁了,这辈子见过的人也挺多,交到一个知心人不容易,谢谢你。”

新京报记者吴采倩编辑刘倩校对贾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