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拓展追缴欠薪渠道,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支付报酬

2023-12-22 17:26:43 - 新京报

1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5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这5件案例的受侵害对象均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多元化拓展追缴欠薪渠道,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多方筹措资金、支付报酬,切实维护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严惩犯罪的同时花大力气追缴欠薪

上述负责人介绍,这5件典型案例是从全国检察机关报送的近百件今年以来办结的案例中筛选而来,体现了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恶意欠薪犯罪依法从严惩治的态度。

实践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欠薪时间普遍较长,多数被告人故意拖欠工资的时间超过半年,个别案件甚至长达数年之久,且被告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主观恶意明显,欠薪逃匿现象多发,而权益受损的被害人往往为弱势群体。

在柴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检察机关对欠薪数额高达1015万余元、拖欠劳动者报酬人数多达587人,且拒不支付欠薪、造成严重后果的柴某某依法从严惩处,适用升格法定刑。根据检察机关建议,法院判处柴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体现了对情节恶劣的恶意欠薪者依法严惩的态度。

“我们知道,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是能不能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为此,检察机关在惩治恶意欠薪犯罪的同时,不能就案办案,而要将很大精力放在追缴欠薪、追赃挽损工作中,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多方筹措资金、支付报酬。”该负责人指出。

在王某、高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因犯罪嫌疑人将工资挪作他用,工人工资面临无法足额偿付的风险,检察官了解到有20%的工程质保尾款尚未支付,遂积极沟通,督促相关方在补充协商之后,优先保障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发放。在杜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检察机关督促嫌疑人以现金、车辆及投资型房产抵账等方式返还了农民工欠薪。

实践中,建筑工程领域欠薪案件多存在违法分包、转包以及未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程材料款与工资混同、用工未实名登记等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在苏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检察机关确定“应以是否与劳动者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作为认定犯罪主体的标准”,在准确认定谁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主体方面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恶意欠薪犯罪数量稳中有降,仍存在追回工资难度较大等问题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有效解决并根治恶意欠薪,关乎民生民利、社会稳定、家庭和谐。

上述负责人介绍,从办案数量看,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人数从2012年(该行为入罪后第一年)的393人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4015人,该时段呈现出快速上升的高发多发态势。

受打击惩治力度加大、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办案数量自2019年达峰后逐步趋稳、稳中有降。今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554件、3032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3%、18.1%,欠薪问题高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扭转。

“整体数据虽体现了惩治恶意欠薪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我们也关注到,此类案件在办理实践中还存在着案件线索来源较为单一、追回被欠薪工人工资难度较大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务院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的成员单位,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将持续保持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力度不减。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以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等政策、制度为抓手,着力推动解决“辛苦一整年,岁末讨薪难”问题,多元化拓展追缴欠薪渠道,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多方筹措资金、支付报酬,切实维护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行海洋

编辑刘梦婕校对吴兴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