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看长江|上海如何写好长江大保护的“答卷”?

2023-12-21 22:14:00 - 新浪新闻

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三年,也是“三年强基础”的关键之年。长江禁渔看长江口,长江口禁渔看上海,三年来,上海用怎样的笔墨做好长江大保护这份“答卷”,又为全国长江流域禁捕提供了哪些“上海方案”?

12月21日,“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主题宣传上海站采访活动启动,记者来到位于崇明的长兴岛公务基地码头,采访了解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三年来的成效,并实地观摩上海市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后台。

十年禁渔看长江|上海如何写好长江大保护的“答卷”?

“人防+技防”的上海方案,让智能管控执法机制进入新阶段

2021年国家全面启动长江十年禁渔以后,本市长江禁渔管理区域从原有的1100平方公里,扩展到3200平方公里,扩大了近2100平方公里,加上长江口非法捕捞以大马力快艇和低、慢、小船筏在夜间活动为主,原有的执法装备和技术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实要求,单纯的“人防”执法监管力度不足。

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上海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同时制定出台配套长江禁捕执法机制。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总队长夏龙平向记者介绍,目前上海率先建成的这套智能管控系统,为长江流域智能化管控提供“上海方案”。

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对上海长江禁捕管理区3200平方公里水域实行智能管控,实现了智能发现、智能告警、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属地监管、及时查处和信息共享的智能闭环。今年5月,这一系统通过专项验收,并接入了上海市城运中心监管平台。

目前,智能管控系统及配套执法机制已进入实战运用,实现了“一网统管”全覆盖,上海长江禁捕执法工作也由原来的人防为主全面进入“人防+技防”“智能+机制”“部门+网格”的新阶段,为上海长江十年禁渔提供强有力的能力支撑和机制保障,高质量书写长江流域禁捕智能管控的“上海答卷”。

为提升长江禁捕的执法能力,解决执法船没有专用码头的困难,上海建设完成长兴岛公务基地码头,该码头实现当年规划、立项和建成使用。由一座固定码头,三座浮码头组成,占用岸线长度200米。目前,2艘高速渔政执法艇交付入列,最高速度可达43节,有效解决了执法船速度过慢的问题。

十年禁渔看长江|上海如何写好长江大保护的“答卷”?

从“船老大”到“巡查员”,上岸不离水

长江崇明段管辖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原是长江捕捞的黄金地段,水产资源甚丰,岛上居民的生活以往也以“渔业”为多,但再多的鱼也禁不住过度捕捞。记者了解到,在鱼少、捕捞风险大的情况下,长江渔民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在全面退捕之前,有证渔民的捕捞意愿已不太强了。

长江十年禁渔,改变的不仅是鱼虾蟹贝的命运,也影响了岛民们的人生轨迹。退捕禁捕让众多渔民们“洗脚上岸”、安居乐业,过起了不再随风浪漂泊的稳定生活。

十年禁渔看长江|上海如何写好长江大保护的“答卷”?

渔民上岸后的保障牵动人心,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总队长夏龙平表示,近几年,政府积极稳妥引导退捕渔民就业创业,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市农业农村委列出过一组数据:全市194名长江退捕渔民安居乐业、老有所养。

崇明沐昕社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楠告诉记者,堡渔村很多以前的“船老大”,有的在渔政工作,有的加入“长江巡查员”的志愿队。从“船老大”到“巡查员”、“捕鱼人”到“护渔员”,这些公益性岗位是为退捕渔民量身“造”饭碗,上岸不离水,从捕捞船到渔政船继续发挥着余热。

上岸渔民通过自身特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也是堡渔村的社区活动的一大特色。崇明沐昕社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楠手握梭子向记者介绍,社区会定期举行织渔网大赛等活动,让邻里的上岸渔民们教年轻一代编织着渔网,可以通过老一辈的手艺了解传统渔网的编织工艺。

文:商慧

图:商慧/摄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