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三公里文化半径”画出“研学圆”

2024-07-22 20:04:27 -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谢钰然林华婷记者刘盾)“我们把教室搬进公园,一起赏花品茶,放飞纸鸢,在自然中学习,芬芳课堂充满了鸟语花香。”深圳小学六(7)班学生陈梓扬在课程中感受到了自然气息。该二十四节气活动课程由深圳小学与深圳市人民公园联合举办。

近年来,深圳小学积极创新和探索多元课程体系,逐渐将目光聚焦于深圳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学校依托深圳市文化地标、特色建筑,如博物馆、公园等优质资源,将研学旅行教育与城市文化、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相融合,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

“以学校为圆心,以周边3公里范围为半径,我们画了一个‘圆’。”深圳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在这个“圆”里挖掘文旅资源中的教育价值,构建“三公里文化半径”研学课程体系。3公里是师生们步行就可以到达的地方,这样的设计既方便学校组织活动,又提高了实施不同研学课程的可行性。

有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步想法,如何让研学课程“落地”?深圳小学对校园周边的文创、科创等地标性场所进行深度调研,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研学课程。

深圳市人民公园和深圳小学只有一墙之隔,“摇身一变”成为该校学生们的户外大课堂。在自然教育理念上,深圳小学与深圳市人民公园以“三公里文化半径”研学课程为基础,筹划了二十四节气课程,通过建立连接通道,实现空间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自然文化教育基地。

“此次合作实践了‘公园里的学校,学校里的公园’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魅力。”深圳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海林说,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公园,引导学生们“零距离”贴近自然,在大自然的乐园中健康成长。深圳市人民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强强联合的‘双向奔赴’,双方在合作中挖掘公园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树立他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我们穿着传统服饰在台上走秀呢!向大家展示自己画的扇子,我感到很开心和自豪。”课堂上,陈梓扬和同学们将所见的景色、所想的诗句,画在书签、纸扇上,细细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生们还学习绘制了非遗纸鸢,他们围在一起,相互分享着绘制“秘诀”。在制作过程中,深圳小学六(7)班学生樊思辰意识到,团结合作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便和小组成员不断调整方式,“通过这次课程,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从调研策划到活动实施,一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其中。校家社之间的紧密结合,为活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这是一堂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教育、自然教育课程,真的太棒了!”学生董杰鑫妈妈作为志愿者,在一同参与二十四节气活动课程后,不禁发出赞叹。

今日热搜